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让非遗在连接现代生活中绽放迷人光彩

  十番锣鼓是流行于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福建等地的传统民间鼓。其表演主要用于宗教超越、庆典和各种传统民俗礼仪活动。历史上曾有“十番箫鼓”、“十番鼓”、“十番”、“十番笛”等称呼。僧、道称之为梵音,民间称之为“吹打”或“苏南吹打”。十番锣鼓以锣鼓段、锣鼓牌子与丝竹乐段交替或重叠进行为主要特点。根据其所用乐器的不同,可分为“清锣鼓”和“丝竹锣鼓”两大类。只用打击乐器演奏的为“清锣鼓”;兼用丝竹乐器演奏者称“丝竹锣鼓”。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0日下午,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淮安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暨“非遗购物节”在淮安市清江浦区里运河畔正式启动。精彩纷呈的活动,精致精美的展品,精妙绝伦的非遗技艺,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欢迎。

  启动仪式现场,一曲欢快的《礼乐舞》拉开了活动序幕,楚州十番锣鼓、淮阴区马灯舞等轮番开演,带领观众领略了传统非遗的现代魅力。舞蹈《渔鼓戏》、情景表演《清江浦故事》等极具淮安地方特色的经典剧目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2008年,楚州十番锣鼓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楚州十番锣鼓在淮安地区已经流传了几百年,我们展演的节目是器乐合奏《咏花》《到春来》,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淮安区阳光艺术团团长卢延萍说。

  在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街区,来自淮安各地的多个传统技艺类、美食类非遗项目、非遗文博文创产品以及淮安老字号集中亮相,戏曲、技艺、美食……37个淮安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装上阵”,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嘉年华”,让非遗在连接现代生活中,绽放迷人光彩。“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好地将淮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让每一位游客、市民可以全方位地感受到非遗魅力。”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委员、淮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傅建霞介绍说。

  据悉,淮安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近年来,淮安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统筹物品保护、传承和利用,实施了里运河文化长廊、板闸遗址公园等一批保护项目,形成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积极探索“非遗旅游”新业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融入淮安经济。“举办此次活动,既是帮助企业脱困、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生活、连接社会的有力行动。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旅游开发、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和谐融合、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生动局面。”淮安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许长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