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传统民间艺术。逢年过节,安塞妇女要剪纸贴窗花。在腊月,妇女们早早地聚在一起为春节剪纸。年关将至,家家户户新贴的白色窗花上贴满了红绿绿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
安塞剪纸,在内部装饰上,以随意装饰和意象装饰为主,有时用意象和具象装饰相结合,一般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锯齿纹、月牙纹、纺锤纹、菱形纹以及云勾、万字、富贵、砖包城等。剪法上分双铰、单铰和零铰。双铰,即折铰,剪一些对称图案和局部对称纹饰;单铰,凡不能对称剪的形象,就用单铰。
双铰和单铰相结合,是安塞剪纸的传统铰法。零铰,是将一幅剪纸局部形象分开单独剪出,然后在纸上拼成完整的图案。剪纸作者多不画草稿,而是大刀阔斧,剪随心走,信手剪来。安塞剪纸寄情寓意,颇有讲究。白凤莲说:“古年人剪花都有讲究,有故事,不能瞎铰。”她剪的坐帐花《石榴佛手》意为“九石榴,一佛手,守定娘再不走。”高文莲剪的《喜花》蝶(方言音为扇儿)鱼相戏,“蝶蝶鱼鱼,儿女缠缠”,是儿女多的意思。高如兰剪的《娃娃坐莲花》,有“娃娃坐莲花,两口子好缘法”之说。
安塞剪纸按应用和内容分四类:
第一类,春节用于美化环境
春节是安塞妇女显示技艺的最佳时节,不少家户住室就成了剪纸展览室,剪纸内容多为吉祥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保平安、镇邪恶的老虎、狮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二类,装饰洞房
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的剪纸最有讲究。寓意最深、最有趣的是窗子中间间的“喜花”和窑顶的坐帐花。“蛇盘兔,必定富”。十二属相,蛇又称小龙,龙为阳,男性,兔为阴,女性,是男女婚配之意。曹佃祥的《骑猪娃娃》,娃娃一手举鸟(阳),一手举蝎(阴);猪则寓意多子多福。
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
过年都要给神龛上剪个门帘贴上。图案内容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云头、鸡、鱼、猪、灶狗等。还有门补、镇宅老虎等。
第四类,手工艺品底样
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的底样,同样是一幅独立的剪纸艺术品,常见的有枕花样、鞋花样、针扎样、裹肚花样等。
有专家评论说,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纸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安塞剪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陕西省安塞县的李秀芳、高金爱被文化部确定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