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高州木偶戏来源 高州木偶戏的表演形式是怎样的

  高州木偶戏又称鬼仔戏,是广东高州民间艺人不断吸收、改造、发展而形成的传统戏曲形式。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从闽南传入高州的。由一名艺人表演,集唱、做、吹、打于一体。木偶戏表演的所有道具都可以装在一个木偶箱里。逢年过节或农闲时,木偶艺人会肩扛木偶箱走村串巷,在村里房屋旁边的空地或屋厅中间搭一张八仙桌,即可搭成木偶戏舞台。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它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高州木偶戏来源有多少年了其表演形式是怎样的呢?

  高州木偶戏,因“琢木为偶”而得名,是高州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相传在明朝万历年间从福建闽南(漳州木偶戏)传入高州,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之后经过高州民间艺人的不断改造、发展和加工,形成了木偶戏。这座城市有150多个木偶班和500多名艺术家。他们常年活跃在城乡,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为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高州也因此而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广东省首批“民族民间艺术木偶之乡”。

  木偶艺人不仅能使木偶的头、臂、肘、腕、指、腰、腿灵活地伸缩,还能使其眼、口张合生动逼真。在表演过程中,木偶可以做出开合扇、穿衣、戴帽、倒酒、取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其木偶的一举一动都准确自然。而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艺术家娴熟的操作技巧,活泼的演唱风格,激昂的敲锣打鼓,令人叹为观止。高州单人木偶表演,多次被选送到北京演出,并获得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