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剧,原名温州乱弹,是浙江传统的地方剧种。以“书面温话”为舞台语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较有影响的传统戏曲有《高机与吴三春》、《阳河摘印》和现代戏《东海小哨兵》。1959年命名为瓯剧。瓯剧形成了统一的艺术风格,以简单、明快、粗犷、细腻的表演为主,以唱乱弹为主。文武兼备,唱做并重,以做工见长。音乐朴素、明快、流畅,表现力很强,能细致地表达各种人物内心复杂感情。
瓯剧起源于什么时期其唱腔有什么特征?
瓯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成为当地的一种娱乐方式。经过地方故事的融合和演员的演绎,瓯剧逐渐崛起,成为温州特有的地方剧种。瓯剧以乱弹为主,辅以演员的高腔,声音高亢且极具感染力强,也因此常有称其为亢曲。瓯剧与清朝时大兴,最鼎盛时不缺听者直接无视温州话的晦涩难懂,仅仅是为了瓯剧的感染性而不远万里前来欣赏。不过来到近代之后,瓯剧便不如以往,除却本地人好听以外,便也无人了解过这般戏曲。
瓯剧以唱乱弹腔为主,兼唱高腔、昆曲、徽调滩簧、时调诸腔。瓯剧乱弹腔与婺剧、绍剧等兄弟剧种的乱弹腔同源,但又有自已的特色,分正乱弹和反乱弹两种。除了《珍珠塔》中“后见姑”的一段唱反乱弹外,全部唱正乱弹。瓯剧的高腔,为曲牌联缀体结构,音调高亢粗犷,以鼓击节,一人独唱,众人帮腔,均无弦、管伴奏,唱时以闷鼓起点,或于道白后起腔,唱腔中夹有数板式的韵白,唱念结合。瓯中的昆腔为曲牌联套体结构,伴奏以笛子为主。其调清柔婉转,朴实无华,唱法比苏昆稍紧促,保留了较古朴的风格。瓯剧中的徽调指西皮、二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