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朝鲜族长鼓舞起源 朝鲜族长鼓舞是怎么发展而来的

  朝鲜族长鼓舞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主要流传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其他朝鲜族聚居区。脱胎于朝鲜族传统的农乐舞,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鼓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称“杖鼓”。公元4世纪,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后传至朝鲜,成为朝鲜民族的主要打击乐器。朝鲜族长鼓是一种双面鼓,两面音高完全不同。明清时期,部分朝鲜人从朝鲜半岛移居中国,长鼓舞也随之传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长期鼓舞。

  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什么乐器,其表演形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据史料记载,朝鲜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逐渐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打击乐器。隋唐时期,中原称长鼓称作都昙鼓和腰鼓。虽然当时不叫长鼓,但现实已经应用到高昌和高丽诸乐中。到了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入史书。《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较为详细,“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明清时期,朝鲜族人口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同时长鼓舞也随之传入中国。

  “长鼓舞”是集表演、歌唱、舞蹈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既可以作为伴奏乐器,也可以作为舞蹈道具,可以集体表演,也可以单独展示。其鼓为两面鼓,女性长鼓舞以格调高雅为主,而男性长鼓舞则以活泼潇洒为主。现代长鼓舞有两种打击方法:第一种是舞者用鼓鞭兼用鼓槌,第二种是用鼓鞭不用鼓槌。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击鼓的形式表演,达到身、鼓、神融为一体。舞蹈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长鼓舞受到朝鲜舞蹈演员艰苦改编的启发,通过注入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而得到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