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辽宁鼓乐的来源 辽宁鼓乐来源有什么说法

  辽宁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唢呐音乐。清朝中期其乐队定型之后逐渐走向成熟。前身为“北十番”,是由唢呐、笙管为主,配以打击乐器而组成的器乐合奏形式,以吹为主,吹打并重。是辽宁民间日常节庆礼仪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那么辽宁鼓乐来源有什么说法呢?

  辽宁民间鼓乐历史悠久,明末开始萌芽。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技艺变得更加多样,曲目众多,具有鲜明的东北特色。如今,辽宁鼓乐遍布辽阳市,主要聚集在辽阳县刘二堡镇、穆家镇、柳壕镇、沙岭镇,灯塔市王家镇等及部分城区。

  辽宁鼓乐自古以来就非常流行,对东北各地的鼓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辽宁鼓乐早期为笙管乐,明清时期加入唢呐音乐。清朝中期,乐队定型,走向成熟。

  从曲目上看,保留了少量唐宋曲牌,而大部分是元明南北曲牌和明清曲牌;从结构上看,鼓乐风格非常严谨,每一类乐曲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板数非常严格。尤其是其中的汉曲和大牌子曲,具有明显的唐代大曲和宋代大曲的结构痕迹。从一些音乐的音调来看,辽宁鼓乐明显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音乐的影响。

  在乐调上看,辽宁鼓乐中借字手法形成的“三十五调”,实际上源于唐宋时期的“移宫换调”,属“燕乐二十八调”的余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