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潮州剪纸为什么能在中国剪纸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潮阳是民间剪纸繁荣的地方。1987年被广东省命名为“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潮州剪纸流行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清代中期在寺庙中迅速发展,到光绪年间达到顶峰。几代人在八节、婚丧嫁娶、祭祀祈福等活动中都离不开剪纸的美化功能。

  为什么称之为潮州剪纸而非潮汕剪纸?

  广东东部的潮州、潮安、揭阳、普宁、汕头、潮阳、澄海和饶平一带,明清以来,民间剪纸艺术异常发达,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因为这几个县、市,旧属潮州府,人们便习惯地称之为“潮州剪纸”。按现在的行政区划,已设立汕头(统管潮阳、澄海、南澳)、潮州(统管潮安、饶平)、揭阳(统管普宁、惠来、揭东、揭西)三个地级市,为照顾历史文化传统和海内外的习惯称谓,故仍沿用“潮州民间剪纸”。

  为什么潮州剪纸在中国剪纸中独具特色?

  表现形式为单色剪纸,也称纯色剪纸。剪刻时比较简单。

  一般分两个步骤:

  1.按照样谱临摹下来或熏拓在纸上。所谓“熏”,就是把现成的剪纸作品,放在要剪刻的纸上,用纸捻成线将其固定,放在油灯上用油烟熏烤,凡空白处便成了黑色,取下样子,纸上就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2.用特制的半公分长的尖嘴小刀,在一叠色纸上剪成,每次可同样剪出四五页。

  多色剪纸,它是在一幅剪纸里,不同局部,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物象,如花朵用红色纸剪;叶子用绿色纸剪,再拼贴成一幅作品,此类作品不多,但很有特色。

  衬色剪纸,是用金箔纸、银箔纸或黑色纸,刻划出物象的线条、骨架,衬上另外一种或多种色彩的纸。

  下面所衬的纸

  1.与主纹相协调的色彩。

  2.以大红、翠绿、深蓝、络黄等为衬纸,效果近似绘画的单线平涂,但因为金、银色所起的调和作用,并不感觉色彩生硬,相反显出富丽堂皇、苍劲古拙的特色。

  写料刻纸,也叫染色剪纸。即用铜箔纸或白色粉连纸等箔开型纸,刻出物象的轮廓,然后托上白纸,用胶质色粉着色彩绘细部,它融汇了绘画技巧,运用在剪纸上,刻与写互相配合得很紧密、恰当,并不因为用色彩写而减少刻的特色。反之,经过写的加工,增加了热烈瑰丽的效果。

  潮州剪纸题材广泛,花鸟虫鱼、各类戏曲人物无不为其所用。但是最具特色的还属海洋文化题材的剪纸和潮剧戏曲人物剪纸。

  潮汕濒临南海,海产丰富,潮汕平原是鱼米之乡。因此在潮阳民间剪纸中水族海鲜的题材特别多,如鱼、螃蟹、甚至龙虾、鱿鱼都成了剪纸常常出现的题材。其中鱼、龙虾图案尤其精美,艺人巧妙地将鱼鳞、虾甲嵌入荷花、石榴、佛手等图案和吉语,内含“年年有余(鱼),吉祥如意”之意。

  鱼的图案剪成多达十多种,造型处理手法几乎无一相同,格调各异。有趣的是:在“八仙骑兽”中八仙的“坐骑”都变成是螃蟹、甚至龙虾,“海味”甚浓,体现了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国内关于表现八仙题材的民间艺术门类中,这种异化可谓绝无仅有,反而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

  潮剧是用潮州方言演唱,流行于粤东、闽南、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的比较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始于明代而蓬勃发展于清代。潮剧同潮州的民间工艺美术是有着血缘联系的姐妹艺术,对于民间工艺中的剪纸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潮州民间剪纸艺人,人人喜欢看戏(潮剧),熟悉潮州戏曲故事,运用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进行剪纸创作。加上潮州向来有“赛剪纸”的习俗,这就更加促进了戏曲人物剪纸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用途

  时年八节供品花

  人民大众终年在时年八节、祭神鬼节、婚丧喜哀活动中,离不开剪纸的美化作用。潮汕人的祭祀对象很多,礼仪繁简不一,但祭品离不开五牲、粿品、纸镪香烛。五牲粿品又必须以剪纸作为装饰,故演绎成为潮汕一大民俗,形成风气。

  婚俗喜庆吉祥花

  过去,潮汕各地,婚姻礼俗喜庆活动,均要贴上剪纸,以饰吉祥。旧俗婚嫁,多论门当户对,嫁娶礼仪贫富有别,繁简殊异。通常程序,有:托媒说合,送聘与回礼,出嫁与迎娶。譬如,送聘礼物,包括聘金、首饰、饼食、发粿、锦糖等;回礼则是猪腿、猪肉、猪肝等。这些物品,必须装饰剪纸吉祥花,猪腿饰以猪腿花,猪肝饰以猪肝花。贫穷妇女出嫁,其嫁妆也以囍字叠盖物品上,以示双喜临门,吉祥如意。

  祭神鬼节装饰花

  七月施孤,丧祭活动,少不了剪纸装饰花。施孤设“孤棚”,摆上猪头、家禽、人仔粿等祭品,有的在祭品上饰以剪纸。同时,各家各户从彩礼坊买来的“大钱”箱、柜纸札品,包括纸马、纸鹤、纸箱、纸柜等模拟物品,为达到华丽高贵,箱面主要位置饰以铜衬料刻纸以寄托对前人的哀思与怀恋。

  陈列摆设欣赏花

  地处南海之滨的潮汕平原,地理环境特殊,这里的欣赏性剪纸,受到多方的制约,数量不多。清末有了玻璃制品以来,偶尔有人用上,此类剪纸多出于喜爱美术或与美术接触较多的剪纸艺人。摆设的欣赏花,多装饰于“进屏”的玻璃上,也有的嵌于镜框内挂于壁上。

  在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浸染下,潮阳民间剪纸无论在题材的选择,艺术表现手法,实用方面与中原文化相比较,无不体现浓郁的南方海洋性民俗文化背景与乡土文化特色。

  潮州民间传统剪纸是一项艺术奇葩,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弥足珍贵。如今,潮州剪纸已被列入国家“非遗”项目名录。如何在工艺界继续保护和发展剪纸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