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剪纸历史悠久。西晋时期,大量中原人迁徙到福建浦城,并将剪纸艺术传播到浦城。在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的过程中,浦城地区形成了既有南方精致细腻风格,又有北方粗犷、古朴、大气风格的浦城剪纸。蒲城剪纸采用墨皂拓印花样,纸捻固定的传统手法,纯手工剪岀,其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精巧,手法或粗犷或细腻,呈现出淳朴之美。
浦城剪纸有哪些制作工序?
蒲城剪纸的制作过程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画图、墨蜡拓印、纸捻固定、剪刻。
画稿:用铅笔直接在稿纸上描画纹样,视剪刻需要,决定是否用墨水涂染出阴阳两色。
拓印:用剪刻好的纹样做底,覆上稿纸,再用墨蜡来回涂抹,拓出下面纹样的轮廓,起到复印的作用。墨蜡是用蜂蜡混合锅灰捣匀后搓成团块状,凝结后即可用。
固定:装订红纸和稿纸。传统的方法是用细纸条搓成纸捻,将稿纸和剪刻用的红纸叠好,扎个孔再把纸捻穿过来固定。后多用缝线固定或订书钉。
剪刻:用剪刀沿画稿轮廓线剪去空白部分,或用刻刀刻去空白部分。传统的浦城剪纸都用剪刀剪出,老一辈的剪花嫂大多都有几把剪刀,剪刻作品时只需右手握剪,左手转动红纸,即可剪出大轮廓,打开折叠纸,逐个修理纸张毛刺,即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