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黄梅挑花有什么特点

  黄梅挑花是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黄梅挑花刺绣重刺,挑花重挑。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黄梅挑花属挑、补、绣这一民间刺绣的范畴,是湖北省黄梅县长期流传的传统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黄梅挑花有什么特点?

  黄梅挑花是中国传统民间刺绣工艺,但又不同于普通刺绣。刺绣重刺,刺绣时需在底布上下反复做刺绣的动作;挑花重挑,挑花时,只需在底布上方连续做挑花的动作。黄梅挑花的图案在构图上比较完整,图案布满整个画面,每件挑花作品的图案都有自己的主题。

  由于黄梅桃花来自民间,故其题材广泛,图案种类多样,包括团花、边花、填花、角花和花边。团花题材有福寿双全、龙凤呈祥、凤戏牡丹、四季骨牌花、鲤鱼穿莲、五彩宫灯等;边花题材有二龙戏珠、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七仙女、天女散花、双狮爬球、状元游街、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等:填花题材有蝴蝶戏金瓜、莲花骨牌、龙舟竞渡、八角莲、八卦花、寿、喜、鱼、鸟、人等。其题材没有一定的格式,多以文字、蝴蝶、水鸭、云头纹、如意纹、小三角形、长六边形、锯齿形、正六边形等组成。各种不同造型的纹样组合在一起,表现出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黄梅挑花图案的整体构图和布局形式较为完整、严谨。却也不乏一些变化。来自民间的黄梅挑花女,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对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构图形式,如,上下式、左右对称式、旋转式、向心式、放射式等。除了常见的固定样式外,还有一些不固定样式,用来表达一些故事情节。

  例如,穆桂英挂帅、桃园三结义、辕门斩子等。这些挑花作品图案没有任何规律,是挑花艺人根据这些故事随意设计出与故事情节相吻合的图案,产生出独特的艺术视觉效果。这类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戏曲,而定式化的构图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情感。因此出现了这类故事情节性的挑花作品。无论怎样的构图形式,都是黄梅挑花艺人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