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保定老调由来 保定老调唱腔的特点有哪些

  保定老调,又称老调、老调梆子,是河北保定的传统剧种。最早是白洋淀周边农村花会上演唱的俗曲“河西调”,成型于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早期的老调以生、净行当为主,而这两行又都同唱老生调,故称“老调”。保定老调文戏、武戏角色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多个行当。其表演亲切朴实,自然流畅。

  保定老调其名由来有什么说法其唱腔的特点有哪些?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老调初具规模。老调成为独立剧种后,曾与丝弦同台演出。丝弦侧重反映民间生活的小生、小旦剧目;老调则更多得借鉴高腔,向以老生行和净行为主的袍带戏发展,如《反云南》《高平关》等。由于生行和净行在一段时期内,分行不分腔,同唱老生调,且生、净这两个行当的角色都由老生行的演员来扮演,人们便将这种唱腔称为“老调”。后来为了增强声腔的节奏感,此剧采用了河北梆子乐队使用的枣木梆子,所以又叫“老调梆子”。这一时期的老调剧种表演,多是在农村“袍大棚”,艺人农忙务农,农闲学艺演唱,属于半农半艺的季节性组织班形式。

  保定老调的唱腔叙事性强,风格古朴激越,雄浑宽厚,粗犷高亢,给人以深沉凝重、气势恢宏的感受,显示出忠肠烈骨、慷慨悲歌的燕赵地域特色。老调唱腔属板腔体,基本曲调由结构相似、结音相同的上下句组成,若干上下句循环反复,构成唱段。唱词是说唱体格式,和大鼓词相近。保定老调文戏、武戏角色齐全,有老生、老外、小生、武生、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彩旦、花脸、丑等多个行当。其表演亲切朴实,自然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