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布袋戏是湖南省邵阳县的地方传统戏剧,发祥于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据刘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刘氏始祖为躲避战乱,带着家传的肩挑布袋戏逃往燕窝岭定居,至今已有600余年。邵阳布袋戏从流传到“永”字辈,共有18代。集木偶技艺、戏剧形式、表演技巧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颖、质朴的特点。
邵阳布袋戏发祥地是哪里有什么独特的表演形式?
邵阳布袋戏的发源地是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树燕窝岭一带,又称“扁担戏”或“被窝戏”,是当地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是一种只需一个演员就能完成全部表演任务的民间戏剧艺术。也就是说,邵阳布袋戏整个剧团只有一个人,无论是木偶的唱、表、念、白,还是乐器伴奏都由一位布袋戏艺人完成。邵阳布袋戏的整个舞台和所有演出行头,仅用一根扁担即可挑起并可随意地移至别处搭台演出,因此,邵阳布袋戏也有“千担戏”和“—人班”之称。
邵阳布袋戏属于一种民间小戏,属于傀儡戏艺术范畴,有着不同于其他剧种的艺术形式。不同戏剧的角色均由木偶表演,由艺人操纵。邵阳布袋戏的独特之处在于“整个舞台一担挑,锣鼓唱耍一人演”。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和表演技巧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征。600余年来,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演出形式,具有历史文化底蕴,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