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剧是一种地方戏,融合了花鼓滩簧、南词和昆曲,流行于江苏省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由于苏剧在文学和音乐上与昆曲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很多苏剧艺人也会表演昆曲,在昆曲衰落的过程中,很多昆曲艺人改演苏剧。因此,苏剧的表演艺术在昆曲的滋养下,逐渐形成了质朴、细腻、内心体验的独特风格。
苏剧的来源融合了哪些剧种其唱腔有哪几个部分组成?
苏剧是江苏苏州的一种地方传统戏剧。由花鼓滩簧、南词跟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苏南、浙北城乡。苏剧的前身为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民间艺术形式。1912年,对白南词有了简单的化装表演形式。1941年朱国梁在上海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尝试将对白南词发展为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苏剧,让苏剧和昆曲在一起混合演出。
苏剧音乐唱腔的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昆曲曲牌,二是南词,三是滩簧曲调。受昆曲的影响,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优美,细腻动人,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以二胡伴奏为主,兼用江南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