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又称福州戏,是现存唯一一个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地方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等地区,并传播到台湾省和东南亚地区。是一种多声腔戏曲,是明末儒林戏、清初平讲戏、江湖戏的融合。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闽剧风格典雅、潇洒、道白清晰、唱腔优美、婉转流畅。演员在表演中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基本程序,力求展现优美的身段,通过外形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闽剧流行于哪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闽剧也叫福州戏。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各县。明末清初,闽中长乐、福清一带流行的一种由农民业余组班演唱的民间小戏。因在地坪上围着草索表演,所以人们称之为“地下坪”、“牵草索”。后来,这种表演与外来戏班艺人相结合,并以江西弋阳腔融合当地民歌俗曲形成的“江湖调”作为主要唱腔曲调,人称“江湖班”。
闽剧的特点是高亢激越、质朴粗犷,但也有细腻温柔的唱腔。闽剧的音乐唱腔由洋腔、江湖腔、逗腔和小调组成。演唱时男女均用本嗓。闽剧的曲调大多由弋阳腔、四平腔、徽调和昆曲衍变来的,许多唱腔仍保留着弋阳腔的特点,即“一唱众和”的帮腔和“夹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