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主要流行于使用粤语的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城乡。明末清初,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清代咸丰、道光年间,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梆簧”(西皮、二簧)作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基本语言为“戏棚官话”,间夹杂粤方言,逐渐形成粤剧。1912年前后,粤剧表演基本改为广州方言,表演体系日趋完善。开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调,并改假声演唱为“平喉”演唱。
粤剧起源于什么时期融合了哪些戏曲唱腔又有哪些特点呢?
粤剧源于南戏,旧称广府大戏,发源于佛山。早在汉代,佛山的表演艺术就十分盛行,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两广地区开始出现。粤剧揉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南方一大剧种。
粤剧的唱词听起来通俗易懂。音乐中使用了民歌小调,并在音乐中加入了独特的“梆簧”唱腔。唱法上假声改为平候。后来经过反复练习,最终决定用广州方言进行演唱。此外,粤剧中的武术以南派武术为基础,包括少林拳、手桥以及高难度的高台功和椅子功,经过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前辈艺人巧妙的将这些武打表演结合到了一起,创造出了十八罗汉架、锣边大滚花、五更架、起吹头、七槌头等表演组合。经过不断的充实丰富、筛选和积累,这些表演成为粤剧中最生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