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花丝是成都汉族最具特色的传统金银工艺品。这种金属工艺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明清时期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它与蜀绣、竹编、漆器并称为成都的“四大名旦”。可以制作花丝首饰、摆件。传世文物有清末民初镶嵌花丝珐琅、凤鸟嵌宝红玛瑙耳环、银花丝编织松鹤纹盖罐。
因为后继无人,银花丝的烧蓝、堆景、无胎成型等技术已经面临失传,而錾片这一技术更是已经失传。据道安介绍,錾片技术原本只有原成都金银厂的张永昌掌握,但张师傅并不愿意将这一技术外传,而其儿子又不愿意学,故此技术在张永昌去世后就完全失传了。道安无奈地表示,目前“银烧兰、堆景、无胎成型”三大技术也只有自己能够掌握。
成都金银器的制作源于公元前1700年的殷商,至汉代便出现了金银花丝制品。至汉代,成都的金银器工艺水平已有了很高的造诣。西汉政府在成都、广汉两郡设立工官监造金银器等,规模已较宏大。它除宫廷享用外,并赐封疆大史,有功之臣。在长沙马王堆、湖北江陵凤凰山及贵州清镇等汉墓中,乃至朝鲜平壤、蒙古诺音乌拉古墓中都曾发现大批署有"蜀郡西工"、"成都郡工官"戮印的金银器。
到宋代,成都的金银器制作已十分精美,出现了丝、片结合的产品。1969年在四川德阳孝泉镇发现了窖藏的一批宋代成都造的银器,有莲花杯、菊花杯、镂空盒、瓜形壶等,造型多样,结构巧妙,做工精美。到了明清,成都的金银花丝工艺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平填”花丝技艺。明清时期,成都的金银花丝大量使用"堆丝、填丝、垒丝、炭丝、錾刻"等工艺,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
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内迁,成都云集了一大批文化名流、达官商贵。金号、银楼大量涌现,华兴街、东大街、打金街、署袜街、鼓楼街一带均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生产大量银花丝产品。今南起文武路,北止楞伽庵街、通顺桥街交会处接白云寺街一段,其时银器、银丝手工作坊多汇聚于此,遂得名银丝街,至今尚在。但在抗战后,这一市场逐渐萧条冷落,成都的金银器制作陷入低迷的历史低谷。
由于战乱到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仅有老庆和、五凤、老凤祥、天成亨、天宝等少数金号、银楼勉强维持生产。品种也只有戒指。195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川西分行将成都部分金银器制作艺人组建成立了国营成都金银饰品店。
1959年,国营成都金银饰品店与民族用品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国营成都银丝工艺制品厂,后来成立成都金银制品厂,2000年改制组建成都金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80年代初期,成都金银饰品行业的成都金银制品厂、成都市金属工艺品厂两个厂家,先后被列为涉外旅游参观购物定点单位。广州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对成都市银丝工艺品实行包销,产品经苏联转销欧美。1994年,成都金银制品厂被确定为生产花丝镶嵌的“全国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银花丝技艺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平填”技术,无胎成形,反映出艺人高超而精湛的技艺。艺人们根据设计图稿,采用不同粗细的纯银丝,先制作出图形边框,再用不同的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这种独特的技艺令人想起了刺绣及其他手工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工夫。再加上填丝、垒丝、穿丝、搓丝焊接等综合技术的运用,一件精美的银花丝产品便在艺人手下诞生了。即使是立体造型的制品、大型复杂的制品、方圆不规则的产品,也一律采用无胎成形法,彰显出这一民间工艺的技术和艺术含量。以高纯度白银为原材料,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汉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地方风格。
成都银花丝技艺中,还有一道关键的工序,那就是白银防变色工艺处理,这就使银花丝产品能在较长时间保持柔和的光泽,不褪色,从而为产品带来衡定的美感。总体说来,银花丝工艺品具有结构严谨、朴素大方、虚实相间、玲珑剔透、典雅高贵的特点,是不可多得的民间手工艺制品。
成都的花丝镶嵌以银花丝工艺为主,银丝通常由细银条拉制成,细而匀称,也有打制的,多异形。单丝多用作边缘线,复丝则用两根以上的银丝搓成麻花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都创制出无胎成形的平填银花丝制品,品种有盘、盒、瓶、樽、戒指等400余种。
银花丝工序繁多,银丝最细的仅有人头发的一半,粗的也仅几毫米。把白银抽成不同粗细的银丝后,按照已制作出的图形边框,用掐丝、填丝、织编和累丝四大技法对中间的图纹进行填充和编织,这种独特的技艺全凭艺人的艺术感悟和熟练的手上功夫。旧时花丝工艺讲“三年零一截”,意思是至少三年才能出徒,至于那“一截”多久,则由师父说了算。由于“银花丝”工艺复杂、工序繁多,不能由一人独自完成,很多匠工即使学会了制作,也无法独立门户,这也是银花丝学徒大量流失的原因之一。
成都银花丝技艺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与蜀绣和蜀锦相比,银花丝这种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并不为普通人所熟知,因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基本上都是出口的。虽然市场是开放的,但由于其相对昂贵的价格和现实的消费观念,并不为普通人所熟知。由于制作银花丝的技术复杂,耗时长,能制作银花丝的人很少,所以这项技术也面临失传。成都金银制品厂的道安是成都银华制丝技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也是中国唯一能掌握成都银花丝工艺全过程的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