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藏族金属(铜)锻造技艺,你get到了吗?

  藏族历史文化悠久,民间工艺更加丰富多彩。他们的工艺美术品多以金、银、铜、铁等材料制成,尤其是装饰部分以金银首饰为主,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藏族的金属制品主要分为宗教的法器、民族的乐器、日用的器皿、建筑的装饰与绘画艺术这五大类。例如有吉祥八宝、曼陀罗、妙翅鸟、龙、凤、雄狮等等寓意美好的,也都是常用的纹饰。无不显示出本地能工巧匠的娴熟技艺和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体现出了藏族金属工艺美术的璀璨绚丽。

  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的锻铜技艺可以追溯到十世达赖喇嘛时期,距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锻铜技艺主要用于佛像,艺术风格独特,手法熟练、技艺精湛,显示着该地区锻铜手工技艺的优秀传统。整套技艺工序繁杂多样,制作严谨,按照其所用不同材料的质地,其工序也不尽相同。

  铜壶选材方面也有颇多讲究。选材主要是紫铜、黄铜、白铜三种,有时也会用到金、银等材料,但很少用青铜和铁,也因青铜、铁等材质硬而且脆,延展性比起其他材料来说要小得多,所以不利于塑造锻制。

  藏族金属锻制工艺手工制作金银铜器有两个关键的步骤,主要是“雕刻”和“敲打”,这些物品上的图案都是要先用铅笔进行勾勒,再按照铅笔画的线条以此雕刻出来,手工制作的亮点也在于此,图案精美、传神但却不是千篇一律。“敲打”也并非一件易事,在器具成型的过程中,“敲打”时要求工匠力度适当,并且一直保持这个力度不停的敲打,所以需要在此过程中做到心无旁骛,以免影响制作,就在这一锤一敲打的过程中,一件件精美的器具便诞生了。

  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扎西吉彩金银锻造技艺),在区内外享有盛誉。当然,这和人的坚持是分不开的。经过各种实践和磨合,藏族金属锻造技艺逐渐走向成熟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绽放出审美情趣和无穷的艺术魅力。金属的锻造工艺随着周边民族的频繁交流而日趋成熟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金属工艺加工流程和技术门类,保证了金属工艺和审美取向的有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