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泥金彩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有什么特点?

  泥金彩漆是一种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工艺。其历史能够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彩漆是以泥彩漆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特征的漆工艺。主要是将薄薄的金箔、银箔在木件上磨成粉末,加入漆料,或画或描或填,并采用蚌壳片、镜片、砂会、沥粉等工艺技法精心装饰;也有以竹片;竹编为胎的。

  泥金彩漆在明清时遗留下来的描金漆器,仍金光灿灿,可见泥金质量之好。宁波生产的一批“鼓凳”、“红楼十二金钗”等仿古工艺品,制作精巧,人物造型逼夏,烁烁闪光,又富有立体感,很受外商欢迎。是宁波市主要出口工艺品之一。

  泥金彩漆有一套独特复杂的工艺流程。泥金彩漆全靠师徒口传手授,纯手工技艺制作,工艺考究、精致,共有箍桶、批灰、上底漆、描图、捣漆泥、堆塑、贴金、罩漆、上彩、铺云母螺钿、分天地色、修边、挖朱等20多道工艺流程,约3个月器物才能成品。其中,堆塑(堆泥)是泥金彩漆最具特色的手工艺,也是与其他漆器最大区别所在,为宁波所独有。具体地说,所谓堆塑,就是艺人把生漆、瓦片灰或蛎灰按一定比例捣制成漆泥,反复搡打、揉捏,然后在竹木等胎胚上堆塑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图饰,最后给图饰贴金、上彩,使器物外表富丽堂皇、异常美观。

  宁波的漆器工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一只涂有朱红漆的木碗,便是佐证。

  宁波古时的乡里人家往往储备有大量的木头,准备在嫁女或娶媳妇时,派上用场。男方家父母在娶媳妇前要做一张大木眠床给儿子;女方家则要置办红妆家具。两家做的都是竹木器活,完工之后,就要进行外表装饰。为使器具外表绚丽多彩,往往会选择工艺方式——泥金彩漆,即在木胎漆胚上堆塑、沥粉、泥金彩绘。

  唐代高僧鉴真出使到日本,也从宁波带去佛像、生活用具及其它漆饰等泥金彩漆作品,对日本的民间漆艺发展有重大的影响。《浙江通志》云:“大明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描金漆器闻名中外”。明宣德年间距今已有550多年了,从中可以知道,泥金彩漆在明宣德年间已形成了制作的强盛时期。另外,从保存在日本大都奈良正仓院的隋唐以来的宁波漆器来看,泥金彩漆可能远在明以前便远涉重洋,为中国漆艺远播扶桑作出过贡献。

  清朝时,泥金彩漆仍延续其辉煌的发展历史。历史上,宁海的漆器久负盛名。从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的宁海民间泥金彩漆家具——清中期的龙凤红板箱及大木眠床,可以看出当年泥金彩漆带给人们生活的光彩。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初的宁波乡间,泥金彩漆也曾辉煌一时,作品常出现在国内外的展览会上,备受赞誉。新中国成立后,一个新的社会体制的展现,在新思想、新风尚、移风易俗的主旋律中,从前结婚的千工床、万工轿,显赫的十里红妆及几千年的婚俗习惯被彻底地改变,所以,泥金彩漆器具的需求,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十年浩劫中,泥金彩漆的工艺被划入了封、资、修和香花毒草的行列,迫使从艺人员弃艺从耕,直到现在此门工艺技法面临着濒危的状况。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观念和习惯的转变,泥金彩漆工艺失去了它生存的市场,一般农家已见不到泥金彩漆的踪影,其展示面已越来越狭窄了。虽然泥金彩漆工艺在移风易俗中被渐渐隐没,但在我县还有几位艺人在坚持保留这一民间绝技。我县的民间艺人黄才良于1973年师从张学笔学艺,在农村婚俗嫁妆中从事泥金彩漆工艺制作。1975年就职于宁海工艺美术厂,在各门派师傅指导下,吸取传统工艺精髓,反复钻研,进一步掌握泥金彩漆工艺配方和制作工艺流程。1979年后,泥金彩漆工艺在现代工业浪潮冲击下终止,但他仍潜心研究泥金彩漆,带徒一人。与黄才良同时的泥金彩漆艺人还有陈孝吉、李光昭、童中回等人,一直痴迷于该门工艺。

  由于泥金彩漆器物的外表具有金碧辉煌、绚丽多彩等特点,使主人家平添一分热烈、喜庆和吉祥的气氛,且器物图饰层次清晰、立体感强,有亭台楼阁、吉祥图案、戏曲人物等多种题材,外加不易磨损、经久耐用,故在旧时宁波乡间很是流行。据考证,在宁海,古时生活殷实富裕的乡里人家,在男婚女嫁时往往选择泥金彩漆家具及用品,久而久之成为习俗:男方父母娶儿媳妇前,定要制作一张泥金彩漆的木制大喜床给儿子;女方家则必置办喜庆的泥金彩漆红妆家具,如箱子、提篮、帽桶等,现时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龙凤红板箱、大眠床等民间泥金彩漆家具,就是最好的佐证。

  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明清之际到达鼎盛,有文字记载已有550年历史。现仅宁波市慈城及辖县宁海还保留此项传统手工艺。

  泥金彩漆以中国生漆和金箔为主要原料。制作方法分为“堆泥(堆塑)”、“沥粉”、“泥金彩绘”三种。耐磨、耐蚀,越陈越亮,历经千百年而不失光彩。制作技法可分为浮花、平花、沉花三种,浮花采用朱红色油泥堆塑花纹,平花和沉花则需贴金、上彩、罩漆、推光、描金、沥粉、拨朱、雨雪、砂金、碾金、泥金、细金等工艺。堆泥是泥金彩漆最独特的工艺方法,它是在平面上做“加法”——手工堆塑。艺人以生漆、瓦片灰或蛎灰按一定比例捣制成漆泥,在木胎漆胚上堆塑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图饰,再给堆塑贴金、上彩。此项工作程序繁杂,要领颇多。制成的工艺品典雅古朴、绚丽多彩,颇有汉唐雕刻艺术之遗韵。

  泥金彩漆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其品种丰富,大及眠床、橱柜等内房家具,小到提桶、果盒、帽桶等生活用具,折射出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宁波现今保存着的明清及民国时期家具和生活用具,其泥金彩漆部分光艳如新,看得出当年手工技艺之精湛。

  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泥金彩漆在宁波民间还是很流行的。在1953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展上,宁波泥金彩漆双龙提桶、饭盂、粉斗等作品受到专家的好评。一些艺术家高度评价他们的艺术成就,并发表图片介绍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那以后,国内外的许多展览都赢得了声誉。70年代初也曾辉煌过,产品远销美国、新加坡等地。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失去了自己的生存市场。到现在只有宁海县的几个艺人在做,其他地方已经少有踪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