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固原竟然有这么精彩绝伦的砖雕,你见过吗?

  固原砖雕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培育出来的艺术,主要流行于隆德、西吉民间。从考古发现来看,固原砖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其作品具有构思新颖、构图严谨、造型生动、雕刻细致的特点。多用作建筑物某一部分的装饰,镶嵌在砖木结构房屋的厅堂、正房外的正墙和侧墙、院落的影壁、门楼、券门之上等。

  艺术风格

  回族是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他们内心积淀着传统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伊斯兰教教义反对偶像崇拜,在造型艺术中禁止表现人物与动物形象,常用阿拉伯字母组成图案,固原砖雕的造型图案主要以植物纹样为主,附以几何纹样和编结纹样装饰主纹样来共同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作品形成了独特的穆斯林建筑装饰风格。与此同时,固原砖雕许多图案的素材来源于汉文化,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固原砖雕艺人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艺术创作,既受到穆斯林艺术风格的深刻影响,又受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熏陶,融汇贯通,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回族砖雕艺术风格。

  创作手法

  固原砖雕艺术在创作手法上分“捏活”和“刻活”两种。所谓“捏活”,就是先用加工配制的泥巴,用手和模具制成龙、凤、狮及各种鸟兽、花卉图案,然后入窑烧制成成品。所谓“刻活”,就是在已烧成的青砖上,用刀、凿等工具雕刻出各种单幅图案以拼凑成各种画幅。

  固原砖雕在技法上以精巧细腻见长,以圆雕、半圆雕突出主题,以浮雕相衬,运用各种刀法,并吸收了中国画的“皴”法技巧,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回族劳动人民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理想、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显示了回族人民的创作智慧和艺术技巧。

  工具材料

  固原砖雕会用到的工具有:镩(即凿)、平刀、斜刀等,所需材料主要为黏土砖(俗称青砖)。

  主要工序

  固原砖雕的制作要经过选土、过筛、和泥、制坯、烧制等工序:先用红土油胶泥,掺杂少量的棉花、飞麻、马毛等配制成泥,然后将泥坯存放十日打磨数次后方可捏制成骨架,再用小竹板等雕刻而成型,晒干后可用软火(麦秸烧)窑烧制成品,即黏土砖(青砖),然后用镩凿、平刀、斜刀,通过打磨、格方、落样、雕刻、安装等程序完成。

  固原砖雕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其造型既有简单、粗犷、质朴的花纹,又有细致、华丽的结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固原砖雕不仅反映了回族地区建筑装饰图案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也为中国建筑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装饰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砖木结构日益减少,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越来越普及,对固原砖雕艺术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