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富有浓郁民间色彩的岫岩满族剪纸究竟有多美,你真的了解吗?

  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满族剪纸,不仅洋溢着东北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艺术的淳朴野性之美,还展现了黄河流域民间剪纸的古拙神奇风采。因此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的“中国剪纸”。

  400年历史誉为剪纸之乡。作为一种满乡特有的民间艺术,岫岩满族剪纸是随着满族进入岫岩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经过历代传承,根植于满乡山野、带着浓郁泥土芳香的岫岩满族剪纸,品种和内容不断丰富,技艺不断完善,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

  剪纸创作灵感来源于百姓生活。地处关东的岫岩民间剪纸艺术兼承东北满族剪纸的传统,并且吸收了山东、山西、河北等北方剪纸主要发源地的剪纸艺术,从而形成了风格浑厚朴实,构图丰满规正,造型夸张传神,纹饰简约大方,线条刚健明快,剪刻镂空成片,内涵吉祥美好的主要特色。

  满族民俗剪纸的作用主要是配合节日祭神祀祖和美化装饰庭院家居环境,祈求、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窗花与挂旗都是具有满族特色的剪纸。岫岩满族剪纸正是受到东北满族剪纸的影响,才形成了突出的满族文化特色。岫岩满族剪纸既有植根于北方满族剪纸的丰厚积淀,又吸纳了内地民间剪纸精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岫岩满族剪纸也被不断地注入新的时代内容。郭沫若先生当年在《剪画选胜》中所写的诗句那样:“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岫岩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因此,作品古朴、粗犷、浑厚、洗练。

  纵观岫岩民间剪纸的传承发展历史,其创作工具与材料、构图设计、造型与纹饰语言的运用、创作题材、作品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创新和发展,并逐步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