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剪纸是起源于辽宁省庄河市并在民间流传的民间剪纸艺术。庄河剪纸历史悠久,沿袭着古老的传统风格和表现手法。平视构图、平面造型、镂空效果和联系关系、讲究纸感刀趣等基本形式上,保持了传统剪纸的共同特征。它的剪纸构图简单,造型极其简洁,艺术夸张。
庄河剪纸造型能突破一切时空的限制,将不同时节、不同地域、不同属性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浪漫色彩的独特艺术语言,达到了生动而不杂乱,洗练而不失真的艺术效果。庄河剪纸以中国传统剪纸形式来塑造角色造型,借鉴了民间剪纸窗花和皮影戏的艺术元素,具有民间美术戏曲特色,吸取了中国民间艺术特有的装饰性、古朴性、简括性、蒙征性强等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庄河剪纸作品中,作者对构图的处理上注重完美,利用有限的纸质材料将图案置之其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空间,使图案达到充实、内向、饱满、集中的艺术效果。如剪纸中人物的构图,尽量保证人本身形象的完整性,将五官特征完整地表现出来,同时注重刻画各种人物的完美,古代仕女的姿势呈亭亭玉立、婀娜妩媚,孩童塑造的活泼可爱,成人端庄秀丽,尽显完美之态。
许多作品并没有置之圆形或方形的框架内,随意在纸上剪作,如单体龙、单体鸡、单体鱼、单体猫、单体虎、小孩劳动等造型,都是随着纸质材料随意剪制出来,而且突破规范性的框架,显示出开放性的构图特点。
制作工具
剪子,一般选择剪身削薄,刀头细长,刀口咬合整齐,刀尖锋利的,通常使用时大小各一把或多把;纸张,喜用大红纸,也用其他色纸。此外若一次合剪几张或剪折叠式图案时,还要使用针线等将纸张边缘缝起来或用夹子等固定,以避免叠纸底层面走型;刻刀,所用刻刀多为自制的大斜口刀、小斜口刀,也有圆口和三角口刀,制作时底层多用垫板(腊板),刀刻多层图案时,一般采用自制纸捻将纸张边角缝合起来起固定作用。[7]
制作流程
庄河老辈剪纸人的剪纸过程随意性很强,一般有以下步骤:首先,根据所剪的内谷和图案大小,准备纸张及剪刀等工具。把纸压平,若剪对称式或连续图案或团花,要先把纸折叠成所需的形状其次打稿(起草稿),大多剪纸人不需在纸上用笔先画稿,而在心里打腹稿,剪纸的内容、形象一定是一种意识里呈现的完整剪样,是剪子和心灵和谐沟通而成的样稿。
再次是开剪,一般是从图案整体的边沿起剪。剪孔时用剪尖慢慢地摇动,将纸穿透,这叫“开孔”,遇到连接线条,需要过剪时,要虚线实剪,这叫“穿剪”。一般在“开孔”“穿剪”时食指前端放在纸的背面,托住剪刀,配合动作,以求孔缝的边缘光洁,若剪羽毛状和锯齿纹则先在开口处剪开一个弧形长口,然后再顺羽毛根部底线依次的手腕转动、交叉运剪,同时图案变化较大的需把剪刀放在左手的食指上,以助右手操剪。最后是剪纸完成后,进行整理压平和装裱。
折叠幅的要展开,一般常用书本压实,然后就可以使用了。一些单纯欣赏性剪纸要垫纸,衬托装裱;也镶嵌在玻璃镜里的。现在剪纸的装裱形式多样,古典传统剪纸赋以现代装裱。
庄河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其内容贴近社会生活,融入当地民俗。艺术形式与民间民众的审美趣味产生共鸣,形成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培养了民间民众无法割舍的文化情怀。它的形式和内容充满了传统的魅力,造型技术结合了独创性和独创性。有一种简约而精致,大胆而严谨的剪纸风格,雅俗共赏。庄河剪纸既体现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共性,又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保持了较为完整的传统韵味,具有民俗学和民间艺术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