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大本曲是流传于中国的白族特有的民间说唱艺术。又叫“唱大本子曲”、“大本子”,有长篇故事的意思。所以唱大曲可以解释为唱长篇故事的曲子。经过数百年的表演和发展,它深深植根于白族人民的生活中,在白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寓教于乐也是其最重要的艺术魅力。
大本曲又称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一种民间说唱曲艺,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广泛流行于洱海周围白族地区。
大本曲弹唱《夸夸大理新农村》白族人民喜爱大本曲,在传统的民族节日期间,如春节、火把节、本主节、中元节,村子里都要请民间歌手来演唱。一般人家在办喜事、
做生日、建盖新房时也要唱大本曲,人们群集静听,常常为故事情节所吸引而不愿离去[1]。白族曲种。流行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以民歌为基础发展形成,历史悠久。现存明代诗人杨桂楼在“山花碑”上的题诗即为大本曲体裁。白族人民每逢年节或举办婚丧礼仪时都要演唱大本曲。如丧礼中安葬的前夕要通宵唱大本曲,叫作“堂祭”。大本曲原为一人说唱,一人弹三弦伴奏。以白族语言演唱为主,也有用汉语演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革新,有了对唱、合唱,增添了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演唱者有醒木、扇子和手帕等道具。大本曲可以随地演唱,或搭一花台(也叫彩台),登台演唱。
大本曲的唱词句式以3个七字句、1个五字句组成一节的“山花体”最为常用。此外,还有5句、6句、7句和3个十字句为一节的几种格式。大本曲有南腔、北腔两种流派。南腔比较委婉,唱腔有〔平板〕、〔黑净〕、〔螃蟹调〕、〔老麻雀调〕等“九板十八调”;北腔比较质朴,唱腔有〔正板〕、〔脆板〕、〔螃蟹调〕、〔麻雀调〕等“九板十三腔”。它的传统曲目有根据白族的民间故事改编的《火烧松明楼》、《白王的故事》等,现代曲目有《社会主义门》、《大理是个好地方》、《恩仇难忘》等。
大本曲的演唱形式为坐唱表演,一般是一人演唱,一人以三弦伴奏,演唱者仅用一柄摺扇、一幅手巾做简单道具,有时也有由一人、自弹自唱的。大本曲能演唱具有各种不同人物、情节为内容的长篇故事,唱词全用白族语,中间的夹白和韵诗多用汉语。
演唱者有醒木、扇子、手帕等道具,可随地演唱,亦可登台表演。大本曲唱腔分南腔、北腔两个流派,南腔重委婉,有“平板”、“黑净”、“老麻雀调”等九板十八调;北腔尚质朴,有“正板”、“脆板”、“螃蟹调”等九板十三腔。句式以3个7字句、1个5字句组成一节的山花体最为常用,还有5句、6句、7句和3个10字句为一节的几种格式。
大本曲的唱腔有三腔、九板、十八调,三腔即:南腔、北腔、海东腔。南腔音乐九板十八调,委婉、柔和;北腔九板;十三腔,高亢、粗犷。唱腔已形成了成套的职能作用和组合稳定的腔调系列,其中有咏叹性腔调系列,表现喜、怒、哀、乐;有宣叙性系列,表现叙、诉、数、说。此外,还有一大批独立的曲牌和小调。
大本曲的韵式主要有“花上花”、“捞里捞”、“油勒油”、“翠茵茵”四大韵,每个大韵又根据白族语音的特点,分出若干小韵。大本曲的句式,基本上是“三七一五句”。
大本曲是白族民族民间曲艺中,具有音乐、一定人物和情节故事结构的长篇故事演唱。每本说唱一次完成,长约二至四小时,
大本曲源于白族《绕三灵》所祭祀之爱民皇帝段宗榜。《南诏野史》载:“凡七十一村,村各奉其本主,各为一队,自成行列,领队为二男子,共扶杨柳一大枝,婆娑前进,载歌载舞,一入主唱,一人打诨,自有曲本,如《叹五更》、《摇钱树》等”。
大本曲大本曲演唱时、通常由一人说唱,一人操三弦伴奏,分坐于高台之上的方桌旁边,表演时面向听众,使用道具是一把折扇、一方手帕、一块醒木。因表现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的长篇故事、长篇曲词,大本曲就由此得名,大本曲广泛流传于大理,洱源、宾川、下关一带。白族民间有“三斋不抵一曲”之说。白族民谚则说:“不放盐巴的菜吃不成,不唱大本曲的日子过不成”逢年过节、生子、祝寿、农闲、工暇时节都要弹唱大本曲,每年三至九月间,正是大本曲演唱的旺季。因大本曲的思想性、文学性和音乐性都比较强、能充分表现人民群众的爱憎和好恶,加上演唱艺人善用表情声调传神和传情,因此广受群众喜爱。
大本曲演唱艺人还可临场即兴发挥、创作,可以见人说人,见物唱物,就事论事。
相传大本曲拥有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记的手抄曲本。音乐在前奏曲大、小摆、三台、平板、正板、高腔的基础上,还有大、小哭板,形成大本曲九板十八调,以白族调格律三七七五为上阙,七七七五为下阙。总之,大本曲是以民间曲调发展为山花体,从山花体发展到联曲体,又从联曲体形成板腔体。
曲调是大本曲的先声,文学是大本曲的基础。洱源县著名大本曲艺人刘沛、杨学智不但在县内白族村寨演唱,还被邀请到大理等地演唱,是大理州大本曲协会会员。
大本曲演唱注重字正腔圆,讲究声调、道白,形成有讲有唱有白有叫(叫板、叫头)。把故事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表现得有声有色。让人陶醉痴迷、从而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白族大本曲是大理白族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次,白族大本曲不仅充分展示了白族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而且在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白族大本曲凝聚了白族音乐、曲艺说唱、器乐等艺术的精华,汇聚了大理白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力,积淀了流传千年的白族文化艺术的精华。它对丰富和活跃白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白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继续研究、发掘、保护和传承白大本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白族大本曲的保护与传承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不容乐观。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白族大本曲,也不想学。其他的传承人互不认识,至今缺乏层次。如果不及时对白族大本曲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白族大本曲将面临失传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