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传承千年苗族说唱文化---苗族嘎百福有何独特的魅力?

  苗族说唱文学形式嘎百福。又称嘎别夫或嘎福歌,是流行于黔东南州的一种说唱文学。融合了民间诗歌和传说故事。歌者时而叙事,时而歌唱,其内容多反映民间纠纷和社会现象中的真人真事。苗族民歌。流行于贵州省的雷山、台江、剑河、丹寨、凯里、榕江一带。嘎百福以说为主,唱腔为辅,说唱生动搞笑。说唱歌手善于运用比喻的艺术表现手法,讲求贴切,想象丰富。内容既有热情的歌颂,也有深刻的讽刺,表现了苗族人民爱憎分明的性格。

  嘎百福产生的年代,从其内容涉及到的地点、人物来看,是在宋、元、明、清时期。因这时期,苗族已在雷公山周围形成了一个较为广阔,相对稳定的聚居区域,而且是封建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化外生苗区”,一切都“自立自主”,生产得到发展,生活相对稳定。在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环境中,在人际关系、婚姻爱情、生产生活,财产纠纷等诸多事情中,就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复杂的、曲折的、难忘的、动人的事例,它为苗族艺人口头创作嘎百福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由于通俗易懂,把哲理寓于故事中,很容易为苗族群众接受,并得以在苗族社会中传唱。

  “嘎百福”是苗族的传统的曲艺形式,主要流行在贵州凯里,雷山,台江,剑河,施秉,丹寨等地。嘎百福的演唱不用乐器,以唱带说,说唱相同,唱词以五言体为主,一般押尾韵,随意自由,表演生动,诙谐,讲究故事的完整性。内容多包括一些说媒求亲,反对包办婚姻,以及赞美民族英雄的故事等。嘎百福的音乐受民歌影响较大,形式简单,多为单乐句反复变化的分节歌形式。

  嘎百福的特点是散韵结合。散文部分讲叙故事,韵文部分五言押调。韵文不限句数,根据内容,可多可少。首句为兴句,语音固定,一般为“嗬嗬依呵,嗬嗬依呵”,无实际意义。听众如果是客人、青年或阿公阿婆等,可以把“客人们”、“青年们”或“阿公阿婆”等插入兴句最后一个音节前,成为“嗬嗬依呵,嗬嗬依客人们呵”等。

  第二句前三个音节的语音固定为“商侯哩”(“呵嗬哟”)或“迭侬哩”(“现在哟”),然后紧接正式歌词。唱完一层意思后,起句的前三个音节也必须加入“商侯哩”或“迭侬哩”。甲唱完,乙如回答,需要重复甲所唱的歌词,再加入自己所要唱的新内容。

  嘎百福短小精悍,情节单一,富于讽喻色彩,以反对不合理的婚姻为主要内容,兼有对现实生活中其他一些不良倾向的讽刺、批评和劝导,表现出苗族人民开朗幽默的性格。苗族说唱文学嘎百福具有民族风格的完整艺术形式。

  嘎百福歌通过对事件的说唱,直接对当时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对好人好事进行颂扬,对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进行歌颂,对误入歧途的人进行教育,对矛盾进行化解等,具有褒扬与讽刺的文学特色,充满当时的现实生活气息,深受苗族的喜爱。总的来说,苗族茶余饭后,最喜欢听的就是嘎百福歌。因为它具有自己的曲艺特性。

  通过游方、对歌,产生了爱情,后来他们决定结婚,并已商定好耶秀去接谷记久的日子时辰。不料,耶秀回到家中,就病倒了,不能按商定的日子去接谷记久,而且一病三年不起。在这期间,谷记久父母为了贪钱财,把谷记久许配给鸟富地方一个歪嘴后生,并逼迫谷记久嫁到男方家,到男方家后,谷计久设计逃了出来,一直逃到登鲁寨,要求理老勾麻处理。在理老勾麻的帮助下,判离了这起逼婚案。

  后来,谷记久经过艰难曲折,来到鸡讲地方,用“木叶传情”的方法,找到了耶秀,耶秀一高兴,病也好了。他们终于结成了美满幸福的家庭,白头到老。

  苗族嘎百福具有一般戏剧的素材和性质。只是由于历史上苗族居住条件,经济条件、无文字条件的限制,不能创作成剧本,不能组织人上台演出。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苗族也有了文字。嘎百福歌将是苗族曲艺上台演出的最好、最丰富的艺术基础。同时,它也为苗族歌剧等文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

  嘎百福的特点是散文体的说与韵文体唱相结合,以说为主,唱为辅。散文部分用来讲故事,韵文部分以五字语调的形式固定下来。嘎百福内容多涉及爱情、婚姻、社会问题,表达方式以讽喻不良现象为主。传统的嘎百福曲目,有《榜藏农》、《娥兰农》、《博翁勇和谷纪妮翁省》、《娥妮与久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