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渔鼓,因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俗称道情。起源于古代的叙事和歌唱道情,是鼓曲类道情的一种分类音乐,是广西曲艺的代表形式之一。
桂林渔鼓是用桂林方言唱的。唱歌时左手持渔鼓,右手持板,按节奏边唱边敲。这种唱法源于道情。曲调为4句一组的单曲体徵调式。唱时4句一转,反复多次,直至结束。歌词生动口语化,基本7句,互相押韵,押韵到底。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短、中、长都可以唱。歌手以前是多演员,现在发展成两人或两人以上唱歌表演。其曲调分为南路和北路,北路高亢、明朗,南路柔和、深沉。
具有悠久历史的桂林,随着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以来,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民间文化,桂林渔鼓就是其中的代表。宋代曾在桂林任通判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平南乐》中记载了当地人能歌爱乐的情景:“广西诸郡人多能合乐,城郊村落,祭祀婚嫁、丧葬,无一不用乐,虽耕田亦必口乐相之,盖日闻鼓笛声也。”这里描写的仿佛就是桂林人唱桂林渔鼓的情景。
源于古代的叙事讲唱道情的桂林渔鼓以伴奏乐器“渔鼓”而得名,是鼓曲类道情分类曲种,是广西代表性曲艺形式之一。但渔鼓在桂林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桂林渔鼓的叙事讲唱道情表演形式受湖南渔鼓影响颇深。明末清初、民国期间都有湖南的渔鼓艺人在桂林传唱渔鼓,并落户桂林,开了桂林渔鼓的先河。此后,桂林的市井坊间乡村瑶寨都有渔鼓的鼓声荡漾。据说在清末民初,一些堂馆请民间艺人开本唱书,一个故事连唱几天,听众不但未减,反而越来越多,有的人听后回家自制渔鼓,在家中自打自唱,自娱自乐。
桂林渔鼓20世纪30年代,在桂林市场、码头这些热闹的地方都会看见渔鼓艺人手拍渔鼓演唱,当时的曲调比较单一,但内容很吸引人,一个曲本唱上数月,听众也会百听不厌,听久了那简单的曲调都能哼上几句。在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负有盛名的桂林盲艺人王仁和向已落户桂林的原湖南祁阳的渔鼓艺人和桂林兴安的渔鼓老艺人学习渔鼓,在掌握了桂林渔鼓的基本曲式唱腔的基础又上发挥自身的艺术素养把这门艺术的潜质充分的进行挖掘,形成了桂林渔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风格。他经过多年探索在继承渔鼓音乐的基础上广为吸收当地民间艺术的元素又创造了南北路板式变化体,北路表现明朗、欢快、高亢、激昂的情绪,旋律多在1653间回转,南路则表现忧郁、低沉、思索、悲愤之情,旋律多在3265间回旋。1953年初,王仁和创作和演唱了桂林渔鼓现代曲目《王老头子学文化》,后来他又创作演唱了荣获广州军区文艺汇演五项大奖《水上抓匪》等曲目,使桂林渔鼓名动四方。逐渐流传到桂北、桂中、桂东各地,展现出特有的丰姿。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桂北地区,桂林渔鼓深受老百姓欢迎,年轻人结婚、老人过寿或者老人过世办丧等场合,都会请渔鼓艺人来唱渔鼓。桂北的许多村落都有庙会,在传统庙会上,也会请渔鼓艺人来表演。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在全州县东山瑶族乡锦荣村吊水井屯,收集到李邱田于清光绪三十三年保存的渔鼓唱词木刻本《三姑记》。
桂林渔鼓的演唱形式有两种:一是“打单筒”,即一人左手抱渔鼓,右手击鼓自打自唱;二是带伴奏、伴唱形式,有二人组、三人组、五至七八人甚至十余人不等的组合。二人组是演唱兼奏主胡,另一人司鼓。三人组的演唱者兼奏主胡,另有司鼓及配胡。
桂林渔鼓以说唱为主,表演为辅。最早是一个演员左手抱渔鼓,并用左手指夹竹板击竹筒,右手用三个手指击鼓,坐着边打渔鼓边唱,无伴奏。后来发展到二、四、六、八个演员。演员一般都是以第三者的身份讲述(唱)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形象的语言,刻划人物,表现主题,感染和教育群众。有时,为了增强演唱的艺术效果,演员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可以临时充当某一角色,模仿某一人物的语言、情态和动作,以某一人物的身份插白和演唱。这样,就形成了叙述、代言相结合和“一人多角”的特点。
一篇桂林渔鼓,分开头、正文和煞尾三个部分:
开头,一般都是四句诗或者民歌。开头一般都能概括全篇,单刀直人,直接点题,同时还要能唤起听众韵注意。正文,紧接在开场诗之后,它要开展矛盾和冲突,叙述故事情节,刻划人物,表现主题。因此,正文往往直接落墨在故事主人公的身上。正文部份一般都线索清楚,繁简得体,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波澜起伏。在故事情节展开之后,矛盾和冲突解决之后,结构急转直下,桂林渔鼓便进入煞尾部分。煞尾常有“这正是”“这真是”之类的词语作标志,接着,用四句诗或者民歌结束。煞尾要对所演的故事下断语,要求前后呼应,干净利索,饱满有力,给听众一种回味无穷的艺术感染。
渔鼓伴奏的主要乐器是渔鼓,渔鼓是由直径约11厘米、长约66.5厘米的楠竹制成,鼓面可蒙上蛇皮、蛙皮或猪板油皮,另配以简板、二胡、中胡、月琴、中阮、三弦、笛子、碟子、酒杯等。
为了保护和传承桂林渔鼓,20世纪80年代初,桂林群众艺术馆和桂林民间艺人开始收集、整理和研究桂林当地的传统艺术,并出版了《桂林渔鼓传统曲目、优秀作品集》。书中有桂林渔鼓传统经典3部长篇、4部中篇,原创优秀作品12部,基本涵盖和代表了桂林渔鼓艺术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