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威风锣鼓是一种将乐、舞和技有机结合的综合性鼓舞艺术。主要表演形式有挎鼓表演、阴阳鼓和架子鼓。动作是锣鼓表演艺术的基本功,讲究“帅、漂、脆”。在表演中,手、眼、身、步、头几个部位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演奏者在敲击大鼓、锣、钹中倾情舞动,把自己生命的律动和祈求丰收的愿望都融会于表演之中。表演者相互配合默契,整齐划一,气势磅礴,威风凛凛。强奏时,鼓声震天,钹光闪烁;轻奏时,又如春雨滋润禾苗,给人们带来愉悦与鼓舞,从而增强求得好年景的信念。正如《易·系辞》中“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的意境。
威风锣鼓的主要表演形式有哪几种?
一、挎鼓表演,平阳大部分地方都采用挎鼓打法。鼓手挎一面扇形大鼓进行表演。挎鼓打比较灵活自由,鼓手可以边打鼓边舞动,显得格外欢快热烈,演奏乐器主要以挎鼓为主,另有锣、钹、铙。
二、阴阳鼓。阴阳鼓是一种将一面大鼓和一面小鼓同置于一个鼓架上演奏的一种表演形式,在有些地方称“子母鼓”,大鼓为“阴”,小鼓为“阳”。演奏乐器除大鼓、小鼓以外,有锣、钹、铙。大鼓和小鼓一般是由一人演奏,但在有些地方,是由两人演奏的,演奏风格细腻、文雅。
三、架子鼓,主要流行于浮山县。鼓比较高大,呈桶状,支放在架子上,因鼓不能随意移动,所以表演时没有什么队形变化,行进中一般都由一人背着,或两人抬着,边走边打。架子鼓同威风锣鼓中的挎鼓、阴阳鼓在演奏风格和技巧等方面有很大区别,架子鼓的曲牌中,铙的演奏出现了十六分音符,在演奏技巧上,出现了被称为“丁丁可”的演奏技巧,因此,架子鼓的演奏风格显得较为轻快、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