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旱船是北京的民间舞蹈。延庆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丰富,历史上民间舞蹈很引人注目,而旱船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种。根据地方史志记述,延庆旱船产生于400年前的明代。因明代有大量的江淮贬谪官员定居延庆,所以对延庆文化影响很大。延庆旱船除了在“文革”期间停止演出之外,曾十分广泛地活动于延庆城乡。尤其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三天聚众表演,其场面十分壮观、热闹非凡。
延庆旱船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据一代代相传,老银庄村的旱船是在明朝年间诞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在五百多年前,属于封建社会统治时期,村里都有求雨的习俗,求雨时,村里能说会道的人带上贡品,去他们认为有神灵的地方,祈求上天赐雨,解救生灵。回来时,头顶用柳条编织的帽圈,并且光着双脚,沿途的人会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泼向求雨的人,他们认为泼的水越多,求来的雨也越多,但是浑身湿透的人是很痛苦的,所以求雨的人就想到用柳枝做成一个船架子,用柳条编成船顶具。求雨一般情况下人数为三人,所以就做了三只柳条船。这样,既不失戴柳圈求雨的习俗,又免遭了被淋成落汤鸡之苦。就这样原始的三只船诞生了。
旱船是延庆民间花会的艺术形式之一。表演者在陆地上模拟水上行船的细节,并以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作为表演故事情节。旱船道具是按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在这种船形木架周围缀上绘有水纹的布裙。在船的顶部,绷上绘有吉祥图案的细白纱,四角装饰红绸。延庆旱船多为一人乘驾的小船,也有双人共同乘架的一只大船。
到了现今,随着时代发展,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开始注重业余时间的生活,大家都争着玩旱船,但是只有三只船,难免出现因为玩不上、分配不公闹意见,所以村里决定扩大旱船队伍,从三只船到现在的九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