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巢湖民歌有哪几个分类

  巢湖民歌是安徽省巢湖市的地方传统音乐。伴随着巢湖悠久的历史,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巢湖民歌以号子、秧歌、小调三大门类为主,其他如舞歌、风俗歌、儿歌以及属于亚民歌范畴的生活音调为数不多,也有流传。巢湖民歌不仅具有代表性的体裁以及相对统一的结构风格,又在与毗邻地带的民歌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种声腔共存的格局。巢湖民歌在音乐形式上基本上是单声音乐体制,绝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宽,通常是八、九度。

  巢湖民歌有哪几个分类?

  巢湖民歌主要分为号子、秧歌、小调三大类。其他如舞歌、风俗歌、儿歌以及属于亚民歌范畴的生活音调为数不多,也有流传,但这些少量的民歌体裁在巢湖民歌中一般都被归并入小调类。

  号子有巢湖船夫号子、船工号子、木排号子、春米号子、划船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车水号子等。号子是伴随劳动产生的,因而旋律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曲调与地方语言音调紧密结合,十分口语化,容易演唱。号子由于地域不同、工种不同,因此分布差别很大。

  秧歌是巢湖民歌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巢湖水域丰富,是稻米产区,水乡秧歌的传唱由来已久,其种类主要分为喊秧歌、丫头调薅稻歌、耘田歌、风摆柳、刘姐姐、犟颈红等。巢湖秧歌以“喊秧歌”最为著名,主要流传于居巢区,无为、庐江等县也有流传,但数量不多。“喊秧歌”的演唱形式一般由领唱和帮唱组合而成,它的节奏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嘹亮,具有山歌风味,在旋律中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使曲调变得特别优美动听。“喊秧歌”的内容主要以歌唱劳动为主。

  “丫头调”是广泛流传在巢湖地区的秧歌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因为唱至最后都有“啊,丫头子哎”的衬词而得名。其旋律优美,音域不宽,便于演唱。秧歌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但有反映劳动和生活的,还有反映历史题材的,也有反映爱情的。“薅稻歌”是流传在和县一带的秧歌,其演唱形式与“丫头调有些相似,也是由领唱和帮唱组成,但帮唱时不唱歌词,只唱由衬词构成的乐句。另外,帮唱部分结构比“丫头调”复杂而庞大。“刘姐姐”也是流传在居巢区的一种秧歌,这类秧歌的内容大多反映爱情生活。与水光湖色的秧歌不同,山歌则是在山野里唱的歌曲。其节奏舒展,旋律高亢嘹亮,优美动听。巢湖流传的有车水山歌(靠山音)、放牛山歌、采茶山歌等。

  小调主要是指在城镇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歌。其数量颇大,内容也复杂多样,雅俗悬殊较为明显。其主要有灯歌、门歌、卖杂货等。巢湖处于皖中江淮之间的独特位置,东西南北毗邻地带的诸多民歌在这里交流,多种声腔也在这里融合。在与相互毗邻地带的民歌交流融合中形成音乐兼容并蓄、诸多声腔竞发的格局,巢湖民歌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但同是在巢湖地区境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不同,民歌流传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民歌,唱法也不同,各具特色,如秧歌一般流传于稻米产区,山歌则更多地流传于山区丘地带。同样是秧歌,在唱法上司集、炯炀、银屏等地就各有各的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