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头秧歌的唱词通称为秧歌,是伞头秧歌这一民间歌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一般四句体的民歌,又与戏剧性质的秧歌唱词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民间口头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一种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其特点包括即兴的演唱特点、灵活的格律结构、通俗明快的语言艺术以及和谐独特的地方音韵。
伞头秧歌唱词的特点有哪些?
即兴编词的演唱特点
即兴编唱是伞头秧歌最显著的特点。几乎所有的秧歌都是在某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具体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中产生的,一首好的秧歌唱词更是如此。歌手们或触景以生情,或遇事而有感,或因人而议论,或互问互答,绝没有毫无对象的无病呻吟之作。
灵活多变的格律结构
伞头秧歌的唱词一般为四句一首,可以独立存在,一首秧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大致可分为七字句、十字句、九字句、十二字句四种格律结构。一首好的秧歌,不管采用哪种格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立意要深刻,结构要完整,布局要合理,结尾要巧妙。
通俗明快的语言艺术
伞头秧歌所使用的语言,基本是以方言为基础,其主要特点是通俗明快,自然流畅,雅俗共赏。伞头秧歌语言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它既不同于书面文学语言,又不是原始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修饰之后的口头文学语言。此外伞头秧歌还调动了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来增加它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和谐独特的地方音韵
伞秧歌基本上是按方言的发音吐字来演唱。伞头秧歌的唱词统一都押脚韵,即每句末尾一个字要求合辙押韵。四句同韵是伞头秧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有许多名家的秧歌还特别讲究四句用同一声调,即同声同韵的特色。演唱起来音韵更为和谐,从而增强了秧歌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