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都玛简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都玛简收是流传于红河南岸绿春、元阳、红河、金平、元江、墨江乃至老挝、缅甸、泰国等哈尼族聚居地区的哈尼族神话古歌,其影响是国际性的。叙事史诗《都玛简收》分序歌、都玛简收出生、都玛简收成长、都玛简收谈情、头人逼婚、都玛简收逃婚、树王缩最禾土玛绕出世、砍伐树王缩最禾土玛绕、获取农耕历法、祭祀都玛简收升天的地方东仰阿倮欧滨、歌尾等十一个章节,共2487行。用哈尼族母语“拉巴”(汉语:酒歌)的形式演唱。都玛简收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带给我们丰富而神奇的艺术享受。这个神话以歌谣的形式在民间流传,感染力非常强,是哈尼文化艺术的奇葩。

  都玛简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相传在遥远的哈尼家园诺玛阿美,有一位美丽的哈尼姑娘名叫都玛简收,她因爱情受到头人的破坏,只好背井离乡逃难,以乞讨为生,遭受了无尽的苦难。

  一天,拄着芦苇拐杖的都玛简收,来到多娘阿倮欧滨。口干舌燥的她,把芦苇拐杖插在身后,俯身捧泉水喝。当她起身拔拐杖要上路时,却发现拐杖生根发芽,怎么也拔不出来。三天三夜后,拐杖长成了遮天蔽日的大树。都玛简收原本是天上的仙女,受尽了苦难的她,厌倦了人间,便顺着这棵大树回到了天上。

  但是因为这棵大树遮天蔽日,从此人间暗无天日,人们生活在一片黑暗中。都玛简收看到人们备受煎熬却无法伐倒那棵大树,善良的她化作一只白鹇回到人间,把砍伐大树的秘诀告诉了人们。遮天大树被砍倒了,阳光又普照大地。有意思的是,砍倒的大树因为有四个杈,人们因此将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大树有12条主根,人们又据此将一年分为12个月,于是,诞生了哈尼历法。

  都玛简收喝过的阿倮欧滨的这股泉水,流向周边的元阳、墨江、勐腊,以及越南、泰国等12个方向,于是,这些地方都有了哈尼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如今,都玛简收喝水的地方——阿倮欧滨,成了哈尼族的圣地,每年农历正月第二个属牛的日子,绿春及邻县的哈尼族,甚至越南、老挝等国外的哈尼族(阿卡人)都会来绿春阿倮欧滨朝拜。而白鹇也成了哈尼族的吉祥物。绿春东仰风情园广场上竖立着的大鸟状的现代雕塑就是都玛简收的化身——白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