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尧的传说内容有哪些

  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中最古老的圣君之一,尧王的种种传说寄托着民众对于清明政治、太平世界的美好向往,这就使得种种尧王的遗迹和传说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反映出深层的民族文化心理。对这些传说进行整理和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积极的作用。在相传尧帝游历之地和死后葬所的菏泽,至今流传关于他的神话传说,从帝尧的成长到家事到农业及政治的成就在现代的延续,又在世代传承中多所增益,附上了一些新的地方元素。

  尧的传说内容有哪些?

  一、帝尧成长传奇。

  此类传说是以表现帝尧的神异出生和不凡成长为旨归,这种异于常人的传说为其日后的事功叙事奠定了基础。

  “神孕异生”型传说充满着浓郁的传奇色彩,主要描述了帝尧神异的出生过程。比如《尧王出世》(《尧都故事》1989)的传说,就在尧的出生中融入”龙“的意象,这既是对传统的“真龙天子”降生的附会,也体现了地方民众对帝尧的期盼和尊崇,包含着征兆、预示等民俗信仰。同时,这一类型特别强调了庆都的十四个月孕期,所谓”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帝王世纪》如此孕期之长也使帝尧的降生非同一般,为其登上帝位作了铺垫。这一点历史上也曾有帝王附会,据《汉书·外戚传》载:”拳夫人进为健仔,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日:“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可见,这是以相同的十四月孕期为基础,将钩弋夫人比为尧母,亦将汉昭帝比为贤明的帝尧。

  “年少智勇”型传说,更多的是一种“常人化”的叙事。这类传说主要流传于绛县一带,集中见于绛县尧文化研究会的内部资料《侥王故里》(2009),具体包括《实话实说》《童年尧的传说》《抓鱼脱险》《食兔》《制陶》《洗澡潭石椅石桌趣事》等篇,这些传说讲述的是帝尧从小就具有的谋略胆识与仁爱品质,其中不乏生动的童趣情节,这种英雄年少的经历,为其日后的建功立业确立了心理认同。

  二、帝尧家事传说。

  随着尧的成长登帝,帝尧逐渐拥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这方面的传说包括:尧王巧遇佳人结成配偶、教育子女长大成人。

  “神奇的配偶”型传说,是以帝尧婚姻讲述为目的,是帝尧人生的必经阶段。从表面上看,此类叙事难逃才子佳人的模式,但实质上,帝尧寻觅的“佳人”同时也是事业上的助手,直接或间接地带给他治理国家的福气,这些充分体现了地方民众的精神向往和美好祝愿。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传说中,帝尧的择偶对象并没有限定于史书的记载:”尧娶散宜氏之女,曰女皇,生丹朱。”(《帝王世纪》他的首任妻子非散宜氏,而是民间想象的鹿仙女或九凤姑。其中鹿仙女的传说流传更广,主要集中于临汾一带。相关的传说有侥王和鹿仙女》(《临汾市民间故事集成》1989)《乌龙潭》(《尧都故事》1989)等。英雄巧遇神女,而神女终将离去而寻不得,这是中国传说传统的情节单元,表达了地方民众对尧王的喜爱和对美满婚姻的向往,从而也使传说颇具传奇色彩。

  “改造教育”型传说,是依据“丹朱之不肖”、“顽凶”衍生而来,这类传说包括《尧陵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丹朱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侥王葬于尧井的故事》等。丹朱是帝尧之子,理应肩负治理国家的重任,但他却有失常理地行事,该类型的传说正体现了民众的传统观念:一是个人要能够安身立命进而建功立业,二是对男儿后嗣的倚重。正因为帝子丹朱的不可教,尧王便开始访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类传说为帝尧传位不传子、开启禅让制度作了很好的注解。

  “难题选婿”型传说与地方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娥皇女英面对的难题是根据家务琐事、社会矛盾所作的智慧考验,表现出民众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不断积累的知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论述社会发展时说过:”一个社会在它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问题,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采取最好的办法自己加以解决。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一次需要经受考验的挑战。”此类传说的内容正是基于日常难题而设定的,是借二女的行为来表达一种生活思考。相关传说广泛流传于临汾、洪洞、翼城和运城等地,如《侥王嫁》(《尧都故事》1989)《舜王的传说·争大小》(《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等。地方民众有意区分二人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反映出民众尊大的观念,以及对家庭女性的要求,即心灵手巧且勤俭持家。

  三、农业事功传说。

  帝尧在践履王位后,开始帮助人们发展农业生产,这些传说流布于晋南更广阔的地域,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帝尧不畏艰难,消除水旱灾害和妖怪,帮助民众建立正常的生产耕作秩序;二是“发明”对民众有用的对象,如井、日历、砂锅等,以利于民众的生活。

  “己身除患”型传说表现了尧王勤劳质朴、无私无畏、爱民如子的品质。在危难时期,尧作为帝王身体力行,不畏艰险,充分证明了帝尧的高尚人格,亦由此体现出地方民众对帝王治理能力的信任与期待。这类传说包括《尧都村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尧陵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尧王降妖》(《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石蛙吐柏》(《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

  “神灵相助”型传说显示出帝尧神性特征,如治理水患的传说包含着“神龙显灵”的要素,这既暗示了龙是帝尧作为皇帝身份的象征,同时也符合民间传说中龙王管水的职责;帝尧遇到危难时,神人、动植物都会及时显现、化解困境。这类传说不仅体现了帝尧无私奉献、英勇搏斗的精神,而且以神佑帝尧的叙述,说明在强大的外部力量面前,帝尧仍能得到超人间的力量支持,显示了民间一贯的正义性原则。相关的传说较多,如《尧陵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尧井亭》(《尧都故事》1989)《尧山龙井》(《尧都故事》1989)《尧都村的传说》(《尧都故事》1989)《泥漫泊池泥不满》(《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帝尧与浮山》(《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神山与凤凰城》(《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等。

  “百物化生”型传说体现了帝尧对世间万物的影响。其中"智慧造物”型传说,是对帝尧功绩的生活展演,从我们在身边的一些事物或日常生活中,即可感知帝尧的伟大,如《翼城砂锅》(《临汾市民间故事集成》1989)等。“皇帝口封”型传说,主要流传于临汾、浮山一带,是在尧王访贤的基础上展开叙述的。正因为访贤所在地出现了一些风物的变异,才产生了尧王口封的传说,包括《尧庙村里没簟草》(《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酸枣刺》(《尧都故事》1989)《圪蚂河的传说》(《浮山民间故事集成》1987)《尧王嫁女》(《尧都故事》1989)《舜王的传说·争大小》(《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九色泉的传说》等。这类传说是将帝尧的权威扩展于生活中,甚至一些生物都要服从命令,一方面表现了民众对帝尧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民众对皇权的敬畏之心。

  四、政治功绩传说。

  在民间传说中,帝尧的政治功绩主要是实行禅让与平定叛乱。民主禅让是帝尧政治生活的主要方面,具体包括设立谏鼓谤木、寻访贤人、贤德拒礼等。平定叛乱的对象既有三苗等外敌,又有部落、丹朱等内乱。

  “招贤纳士”型传说是帝尧政治功绩的重要内容,符合帝尧治世的主题,由此体现了帝尧时期的民主之风,以及帝尧清正廉明、不徇私情的精神。这类传说虽化用历史典籍,但其叙述又富有民间特色。其中“访贤问政”型传说是讲尧王四处访贤、一心治国,这种为政方式既能观察政令施行情况,又可随时请教高士贤人,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该传说正表明了地方民众的意愿,即他们希望帝王能够倾听民意,从而实现与民同乐。同时,传说叙事中的民间高士,如壤父、许由、巢父、蒲伊、尹寿、王倪等人,他们的行为还侧面反映了广大民众自给自足、对权势淡然处之的心态,如《的由来》(《尧都故事》1989)《尧王访席》(《襄汾民间故事集成》1987)等。“才力考验”型传说由“访贤问政”型传说发展而来,是帝尧考验帝位接班人的需要,从而得以禅位于舜。如《舜王的传说》(《翼城民间文学三套集成》1987)等,其叙事与史籍记载基本一致,亦包含了以下的情节:“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尧使舜入山林川泽,暴风雷雨,舜行不迷。““舜入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尧乃知舜之足授天下。尧老,使舜摄行天子政。”(《史记·五帝本纪》)

  “诚敬献宝”型传说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和现代气息,是流传于晋南地区的典型传说。这些传说可从历史文献中找到依据,如《列仙传》日:“仅全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以松子遗尧,尧不暇服也。”可知倔全是位仙人,仙人赠送给帝尧宝贝,以帮助帝尧养生长寿。又如《拾遗记》所载的“抵支之国献重明之鸟”是一个宝物,它能够“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故成为帝尧时代的祥兽,国人常“望重明之集”,献此宝于帝尧的传说叙事亦见于晋南地区。不同的是,典籍中的传说意在状祥瑞之物或描述仙迹,而晋南民间传说重在叙述“献”的动作,表现帝尧的尊贵地位和民众的爱戴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的教化礼仪以及知恩感恩的淳朴风俗。

  由上可见,帝尧传说在晋南的传承过程中已经地方化,并形成了自己的叙事特色。从传说类型来看,帝尧出生、帝尧建功、帝尧出访、帝尧家事等关键情节,基本涵盖尧的一生,立体地展示了帝尧的形象。尧作为帝王,其王道威仪贯穿传说叙事的始终,在现世发挥了最大的功用,如“百物化生”、“平定混乱”等类型。同时帝尧还是集宽爱、仁德、智慧于一身的圣王,他情系百姓、爱民如子,种种善举无不遂人心愿,如“己身除患”、“招贤纳士”等类型。从传说主题来看,帝尧传说在典籍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地方风物、文化传统等,突出了帝尧的祖先和英雄神只地位。帝尧由于生长于此,被地方民众视为祖先,如“神孕异生”、“年少智勇”等类型;由于德行出众,顺应天道、得天之助、深得民心,被民众举为英雄,进而成为护佑一方的神灵,如“诚敬献宝”、“神灵相助”等类型。这些不仅使帝尧传说更加真实可信,而且符合地方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导向,充分体现了邪不胜正的伦理、清正廉洁的规范、勤俭朴实的美德、质朴自然的基调乃至浪漫的感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