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陶朱公传说的内容是什么

  陶朱公传说是源于山东定陶的民间文学。内容是关于陶朱公居陶十九年间理财、散财的民间传说,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陶朱公本名范蠡,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相传,吴越战争结束后,范蠡弃官离越,经齐国西行至陶(今山东省定陶县),认为此地“天下之中,诸侯四通”,遂定居于陶开创伟业,定陶之名由此而来。

  陶朱公传说的内容是什么?

  关于范蠡在定陶经商致富的史实,不少历史巨著和文艺作品中都有记载。最有权威当属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于贫交疏昆弟。”注解中《孛隐》服虔云:“陶,今定陶也。”《定陶县志·人物志》以1010字长的篇幅记载了范蠡在陶隐居经商、生少子、救中男未果、卒老于陶等内容。

  在民间,也有关于陶朱公的传说。相传春秋时,范蠡帮越王灭掉吴国后,弃官同西施逃到了宜兴丁山一个叫台山的村子,然后隐居下来。他发现当地黄龙山的泥土可以做陶器,就教村民采泥做坯、筑窑烧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范蠡虽然把陶器烧出来了,但烧的不是歪货(陶器变形),就是黄货(陶器没有烧透),而且陶器上有许多裂缝。一时范蠡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有一天,西施淘好米,动手烧饭。范蠡见火苗很旺,射得很高,心想这不是浪费柴火吗?就把垫在锅底的三块石头拿掉。西施说:锅子压在火上,火就烧不旺了。果然,三块石头拿掉后没,火就萎了下去。范蠡想:假如烧窑时泥坯不着地,垫空烧,是不是容易烧透吗?按照此法,烧出来的黄货少了,后来,人们称这种石头叫“脚石”。

  又有一天,范蠡做完活回家,西施正在烧饭。烧着烧着,饭锅滚了。西施赶紧把灶里的木柴夹出来,只留几块在里面。范蠡问:“为什么把柴夹出来?”西施说:“饭烧滚后要闷一闷,要‘还火’。如果一直用大火烧,时间短了做成生饭,长了烧焦。等到西施还了火,开锅盛出饭来,粒粒似珍珠。范蠡吃着吃着,突然想:烧陶器不也和烧饭一样吗?如果一直用猛火,米粒吃不消,就烧焦了;陶器吃不消,就烧裂了。假如烧烧,闷闷,不就既可烧透,又不裂了吗?

  后来,范蠡照着这个方法做,果然成功了。他把这些方法教给当地百姓,从此丁蜀窑场就兴旺起来。后来,人们尊奉他为“陶朱公”,在蠡墅崇福寺塑了他的像(抗战时被日军所毁),每年阴历四月初七(范蠡生日),隆重纪念他,他居住过的地方就改名为“蠡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