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黄鹤楼传说的内容有哪些分类

  黄鹤楼传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间文学,是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黄鹤楼为故事发生地域或与其有关的传说组成。由楼名起源传说、建楼传说、名人传说、景观传说和轶事杂谈等构成,其篇目有《子安驾鹤》《费祎升天》《仙人吹笛》《橘皮画鹤》等。

  黄鹤楼传说的内容有哪些分类?

  楼名起源传说。

  黄鹤楼的得名主要有“因山说”和“因仙说”两种说法:

  “因山说”的依据是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里关于黄鹤楼的记载,说其因矶得名。黄鹤楼位于黄鹄矶上,而鹄转音为鹤,故又名为黄鹤山,因此山上的楼便称为黄鹤楼。通过研究相关文献记载,考证黄鹤楼所在的位置的名称,通过对“鹄”、“鹤”相通的音韵考证,认为黄鹄矶也称为黄鹤矶,从而得出黄鹤楼因山得名的结论。

  “因仙说”的依据是典籍中各种黄鹤楼的仙人跨鹤升天的传说。黄鹤楼与神仙的关系很早就在其建成后的历代典籍中。历代的考证认为,黄鹤楼的名字是因为它建在黄鹄山上而取的。古代的“鹄”与“鹤”二字一音之转,互为通用,故名为“黄鹤楼”。

  黄鹤楼楼名起源传说是所有黄鹤楼传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按照流传的时间和传说情节来划分,楼名传说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南北朝时期《述异记》所载《黄鹤楼》、金代《增广类林杂说》所载《幸氏酒店》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北卷》所录《黄鹤楼》。

  建筑传说。

  黄鹤楼建楼传说是围绕黄鹤楼是如何建成来展开情节的传说。建楼传说中的建楼者多是附会到吕洞宾和鲁班身上,情节上都是突出黄鹤楼建楼之难、造型之奇,以此来衬托黄鹤楼巧夺天工,高古雄浑,独具特色。如《吕洞宾跨鹤飞升》和《杉木屑鱼与刨皮鱼》等。

  建楼传说的主人公相对比较固定,在流传过程中基本上固定为吕洞宾和鲁班,以身为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和“鲁班仙师”来作为黄鹤楼的建造者,不仅给黄鹤楼增加了名气,还平添了一份神秘和仙气。

  鲁班和吕洞宾的建楼传说一方面寄寓了人们对能工巧匠和法力无边的神仙的崇敬,颂扬了机智聪慧;一方面衬托了黄鹤楼作为建筑物本身的艺术魅力。

  名人传说。

  黄鹤楼名人传说在黄鹤楼传说中占有很大比重。情节主要以名人登临为主,多与他们所作的诗词、书法作品相联系,如《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王维鹤楼赠诗画》《岳武穆登楼抒情怀》《辛弃疾南楼赋别离》《张献忠题诗黄鹤楼》等,还有两篇诸葛亮传说。名人登临传说由于“有诗为证”,大多可视为历史真实事件;而诸葛亮传说由于时空错置,不能当作历史事实看待。这些名人传说从侧面体现了黄鹤楼万人竞登的盛况,并借助名人效应,提高了自身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

  景观传说。

  黄鹤楼景观传说是指那些关于黄鹤楼周围景观的传说。黄鹤楼的景观,大多都有传承和渊源的,很多景观都流传着动人的传说,如《石照洞的传说》《仙桃亭的传说》《白龙池的传说》等,还有“搁笔亭”“跨鹤亭”“费祎亭”“鹅碑亭”“岳武穆遗像亭”等景观,它们都与黄鹤楼传说相对应,传说与风物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黄鹤楼传说群。

  以神仙传说为内容所建构的景观主要是分布在北区的费祎亭、仙枣亭和吕仙洞,以及南景区的跨鹤亭。从跨鹤亭到费祎亭再到仙枣亭和吕仙洞,正好对应了传说从仙人跨鹤的源起,到与费祎、吕洞宾相附会的演变,基本涵盖了黄鹤楼仙楼之说的所有内容,构成了一个完整系列。

  轶事杂谈。

  黄鹤楼传说中有一部分是一些是与黄鹤楼有关的轶事杂谈,这类传说故事性比较强,但因为都依附于黄鹤楼,所以也被列入黄鹤楼传说。在《黄鹤楼志》里收入《神笛》《一鹤除双害》《黄鹤楼下听“仙乐”》《黄鹤楼飘金》《督军修楼成笑谈》《半截插在云里头》等传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