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阮传说是流传于浙江省天台县、嵊州、新昌、宁海等周边县市的民间文学,也是中国汉族地区的神话传说。讲述了东汉年间,剡溪的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并结为伉俪的故事。长期以来,“刘阮传说”就在民间口耳相传,后经文人的记叙而流传更广。唐代以后,出现了民间口耳相传与文人采写创作相互并存、相互推动的态势,传说中浪漫的人仙爱情以及对美好仙界的向往,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屡屡出现,“刘阮传说”也成了被中国古代文学引用最多的经典传说之一。“刘阮传说”除了民间口头相传,还衍生到民间戏剧、曲艺、工艺、美术等,有着广泛的影响。
刘阮传说的内容渊源有什么故事?
据说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山高路远,一时难以回家。就这样风餐露宿地度过了13天,饿了,就摘山上的桃子吃;渴了,就喝山泉水。下山时途经一大溪,看见溪边有二绝色姑娘,见刘阮二人拿着喝山泉水的杯子,便笑着跟他们打招呼,竟然直唤刘晨、阮肇二人姓名。刘、阮两人大吃一惊,从来都没见过的二位姑娘怎么能叫出他俩名字,好像以前认识的一样,竟还问他俩:“来何晚也?”后因两姑娘的盛情邀请,刘、阮两人就随她们回家。
刘、阮二人到了姑娘家,见南墙、东二壁各有绛罗帐,帐角悬铃,上有金银交错,并各有数名侍婢服侍,还拿出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等美食款待他俩。显而易见是富庶人家,吃完美食,再饮美酒。更有侍女手拿桃子,笑曰:“贺汝婿来!酒酣作乐”。就这样,刘、阮二人过了10天神仙般的日子后,提出辞呈想回家了。结果还是被苦留半年。半年后,春暖花开,百鸟啼鸣,思乡情绪更浓。女主人也善解人意,指点归途,送他们回家。回家后竟发现物是人非,乡邑零落,子孙已过七代。后来重入天台山访女,结果踪迹渺然,遂留下千年的惆怅,化作惆怅溪水涓涓流淌。
刘阮传说发生在东汉永平五年(62年)。刘阮传说的源头都出自六朝时的志怪小说,如晋·干宝《搜神记》、陶渊明的《搜神后记》,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梁·吴均的《读齐谐记》等都有描述。唐代以后,“刘阮传说”脍炙人口、流传甚广。
宋元祜二年(1087年),一位带福建口音的文人被任天台知县,他叫郑至道。这位痴迷于刘阮传说的七品县官在处理完公事后,便换上便服走出衙门,去乡间打听刘阮传说到底发生在何地。终于有一天在护国寺寺僧的指引下,他来到了桃源。他号召百姓沿溪开道,植桃筑亭,在桃花盛开之季,领着一帮文人徜徉于此,以传说命名峰潭泉石,吟诗作画。刘阮传说因为桃源具体实景的依托,而流传更为广泛。
元代,“桃源春晓”列为天台山八大景之一。神山秀水与优美传说互为映衬,山水因传说而富有内涵,传说因山水而得以延伸。明万历年间,地理学家王士性在桃源为自己搭建了一间草庐,名曰“俪仙馆”,他选择了这一方式表达了对刘阮传说的钟情,该地成了百姓祭拜刘阮和二仙的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