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吉林北山的由来有什么传说故事

  北山,有大小九座山峰,现在西峰最高,海拔也就269.8米而已,属于低山丘陵。它也被称为九龙山。据传清朝时,因使清圣祖康熙帝惶恐不安,便动用军队对这个小山“枭首呃喉”、请神镇山,把一个九龙山变成了如今的北山。

  吉林北山的由来有什么传说故事?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皇帝东巡到达吉林市,乘船巡视,,写下《松花江放船歌》。一日,康熙帝率众到北山游猎,俯瞰吉林城时发现吉林城依山伴水,龙颜大悦,大赞吉林城。相传,此时有一术士,以堪舆学角度进言,说:“吉林乌拉就像一张太极图,松花江分两仪,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分明,东西团山左辅右弼。此山叫九龙山,前有松花江后有卧虎沟,藏龙卧虎之地,必出帝王。”

  堪舆风水之说,当时对于当时非常有效,加之吉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更加让康熙皇帝惶恐不安。他马上传旨,令宁古塔将军率领本部人马将北山九峰削去其七;在东西两峰之间挖断;并在东峰上修建关帝庙,用满族的“关阿玛”镇压龙脉;在九龙口设法场,每年秋后处斩犯人,用污血染污北山;因位于将军署北面,加之“面北称臣”之说,将九龙山改名为北山。“枭首呃喉”、请神镇山等诸多的方法只是为了破所谓的风水。

  关于这个传说,吉林籍书法家窦黎明曾有诗描写自己的感受,诗曰:猛虎藏幽谷,天河卧九龙。阴阳术士语,隐患帝王情。驱虎空劈石,镇龙罔易名。可怜君王梦,笑醉夕阳红。

  在《吉林历史名胜古今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北山被“枭首呃喉”之后,清朝钦天官夜观天象,吉林仍然有九龙之兆。便即刻到访吉林,站在北山上,俯瞰吉林城,寻觅半晌才发现松花江之中有九龙戏水,钦天官惊讶不止。转瞬间,九龙飞起,直奔北山东南而去,不见了。

  第二天,钦天官派人在北山东南方向四下寻找,并没有找到什么。当钦天官来到教军场箭亭时,牌匾上的九龙雕刻竟然身上有水,俨然过水而回。钦天官看后,推算之后,便请来工匠毁去龙头,变成蛇头。之后,据说九龙异景从此不见。

  说起箭亭,其实是在北山东南侧山脚下,东至德胜门,西至福绥门,南至城墙根的大平地上演武场的一处建筑,是吉林将军和副都统阅兵之处,上有一块牌匾四边有九龙雕刻,刀工精美,栩栩如生。当时也没有照相机,要不一定会有人拍摄下来,留给后人观看。演武场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已灰飞烟灭,已经无人记得它的摸样,笔者翻阅了一些资料,也没有详细的描述,大概就是一个亭子样的建筑吧。《吉林外纪》在描写北山的时候,有这样一句:“北山在城外演武亭北,高三百余步,层峦环抱。”这演武亭想必就是演武场上的亭子,不知道是不是就是箭亭,现在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