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埔寨火龙的由来有什么传说故事

  埔寨火龙是广东省丰顺县埔寨镇村民闹元宵的传统活动内容,据《丰顺县志》记载,早在乾隆六年(1741),埔寨镇就有火龙表演的习俗。每逢新春佳节,埔寨镇村民便会出钱出力制作火龙,并于元宵之夜在埔寨的龙身(地名)进行表演,以祈风调雨顺,吉利祥和,年年丰收,岁岁平安。火龙舞动时,居住在周边的数万名群众闻声来观,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民俗传统,世代传沿不绝。

  埔寨火龙的由来有什么传说故事?

  传说在远古时代,东海龙王的第二十一个孙子名叫浊龙,分管粤东莲花山赤岭一带播放云雨。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消息传至天庭,玉帝大怒,叫青风公主赶赴岭南。青风公主大义灭亲,趁浊龙躺在山洞里醉生梦死的时候,将其杀死,斩成四段。她把龙头带回复命;把浊龙的颈部放在今揭西县西山,后人称那个地方为“龙颈”;又把浊龙的尾巴放在今揭西的龙尾镇;再把浊龙身腰放在今埔寨的东面,后人称为“龙身”,也就是如今每年元宵烧龙的地方。青风公主处死浊龙后,立即行云布雨,滋润久旱之地。

  所以莲花山周围的人才能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埔寨镇村民为纪念为民除害的青风公主,每逢元宵佳节,便用竹篾、稻草扎成“金龙”形状,安上炮竹,插上香火,配以锣鼓,进行燃放、舞动,俗称“烧龙”,意在祈金龙年年降临人间,人间年年风调雨调。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在龙的首、身、尾各个部位再装上烟花、火箭,绘上形象逼真的龙鳞,再辅以烟架、禹门和鱼、虾等水族群英,便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埔寨火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