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毅传说是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流传的民间文学,柳毅传说在地方史志多有记载,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朱里镇亓家庄柳氏家族代代传抄的《柳毅传》一书,计有三十多回,现收集到柳氏家族《柳毅传》残本,共计四回,一万余字,口头传承原书由五大故事版块构成。
柳毅传说的内容是什么?
柳毅五世祖柳明伦于隋炀帝九年由四川迁至潍东梅花村居住。柳毅的父亲柳行芳行善积德,每日在岩溪河渡人救急,此事被天上神仙闻知,为试其真心,变化为母女在河边求渡。柳行芳命中本该无子,神仙感其真诚,因行善积德特赐生贵子柳毅。柳毅少时家贫,聪慧孝敬,苦读书,举孝廉,做塾师,娶发妻廑娘。柳毅小时候曾因家贫求贷于姥娘家,姥娘家妗子待其不好,于是有了“饿杀不吃猫剩食,冻死不烤灯头火”的故事。
柳毅成年后游学天下,在山阴岭遇雨借宿订喜偶娶虎女。后赴长安赶考,落第回家遇龙女,为之渤海传书娶龙女。时唐太宗征高丽,路过此地,柳毅及龙女保驾有功,被唐太宗敕封为唐河平王,龙女为赡国夫人。壮年以后柳毅倦于仕途,入山修道成仙,屡显灵迹普惠众生,祷雨辄应。因此衍生了关于柳毅显灵的许多民间传说,如天池祈雨说,海眼淘池说,民间祭拜说,告贫报应说,评书系列说,除夕守岁说,生日过节说,黄河摆渡说等等,信众遍及鲁东鲁北地区。柳毅山庙会千年延续,信众广泛,至今香火鼎盛,民众信仰笃诚有加。
柳毅山在寒亭区朱里镇境内,因唐朝时该山脚下梅花村内有柳毅其人而得名。据柳毅山脚下的亓家庄《柳氏族谱序》记载:柳毅是唐朝年间亓家庄柳氏先祖。亓家庄《柳氏族谱序》节录:“念我始祖,明伦自隋炀帝九年由西川迁于山左潍东梅花村居住,后迁于柳家店子,至清明祖,又迁于亓家庄。
初明伦祖生元海,元海祖生太来,太来祖生行芳,行芳祖家贫乐善,每日在岩溪渡口济人救急,五十岁生毅。毅祖天性聪慧,才学兼优,又有辰、寅两仙女为内助,当日夫妇荣贵,固不待言。辰祖妣生萼,萼祖系本支宗派。寅祖妣生华,华祖系都昌柳家庄柳氏宗派。毅祖夫妇修真养性,得道成真,升仙后于梅花村西十里许龙池附近屡显灵迹,以救兆民,遇有旱灾,祷雨辄应。蒙大唐代宗皇帝敕封毅祖为唐河平王,于龙池后建庙塑像,以承祀典,香烟绵远,永垂不朽……”
柳毅传说在潍坊的流传在地方史志多有记载,说明其流播之广、影响之大,即使不闻窗外事的仕途学子都耳熟能详,可见一斑。其一记载如下:
“柳毅,相传潍州太平村人,业儒,弱冠应试京师,途中遇一女子,牧羊泽中,见毅与语。恳挽寄书一封与渤海龙王,因授以牧羊杖。言至海滨,有橘树,三击可入。毅至此地,如言果入水,见城郭宫室,巍然一大都府。龙王貌甚伟,延入,见书叹曰:老夫过也!此女已许配泾河龙王,子弟怪怒,因谪在彼。遂欲以女妻毅。毅力辞,宴罢送出。逾年,毅娶卢氏女;又逾年,生一子。一日妇曰:吾即牧羊龙女也,君德报矣,奈思亲何,君肯偕往乎?吾掘地为池,须臾可至。毅许之,即掘池,携子入海。后池水横溢,居民苦之,设祭立祠,水乃不溢。唐太宗征朝鲜,历其地,父老备述其事,太宗曰:‘此真龙女也!’封毅为河平王,龙女为膳国夫人。后遇天旱,祷雨辄应。今邑东四十里有池,名双庙池,水色青黑,潮汐味与海水同,即其地也。”(民国《潍县志稿杂稽》)
在柳毅山当地,以柳毅山上的庙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范围极广的柳毅文化圈,其中以柳毅信仰为支撑,形成了固定的庙会与相关风俗,柳毅传说正是在此文化圈内生生不息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