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鄂温克族瑟宾节的历史渊源有什么说法

  鄂温克族瑟宾节是流传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民族乡的传统节日,是鄂温克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是鄂温克族人的狂欢节,部落里的男女老幼,穿上节日盛装,相聚在嫩江边的河谷草滩,共度佳节,传统的鄂温克族瑟宾节民俗活动包括:祭祀山神(或敖包),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竞技,游戏,野餐酒宴,篝火晚会,其风俗形态原始古朴,独具特色。

  鄂温克族瑟宾节的历史渊源有什么说法?

  历史上,生活在大森林里以打猎为生的鄂温克族先民,每当猎到猛兽后,都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以示庆贺,逐渐形成了一些集体娱乐活动形式,这就是“瑟宾节”的雏形。

  16世纪,随着萨满教在各“乌力楞”(氏族)的普及,鄂温克族人开始信仰能跳神治病的萨满,带有图腾特征的“瑟宾节”也随之消失。

  清代中叶,随着鄂温克族人由外兴安岭及精奇里江流域南迁,辗转落居嫩江流域及其支流地区,鄂温克族瑟宾节再次进入鄂温克族记忆,并由山神祭祀演变为歌舞、竞技娱乐(赛马、射箭等)、野餐酒宴、篝火晚会等民俗狂欢,通过民俗活动,祈福祝愿。

  在1993年举行的第三届鄂温克族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上,鄂温克族人一致确定每年的公历6月18日为鄂温克族的瑟宾节,“彩虹”歌为鄂温克族瑟宾节的节日歌,象征吉祥、欢乐、和睦、进取的驯鹿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鄂温克族瑟宾节逐渐演变为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