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是河南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自清代乾嘉年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豫剧的唱腔音乐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特征亲切质朴、热情奔放、刚强直率,渗透出河南的风土人情和中原人民淳朴的民风。所以说,豫剧是建构河南民间艺术和文化的桥梁,为中原民间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明善于吸纳、融合各地区的文明精华,形成了黄河文明稳固的、中流砥柱式的和坚不可摧的文化地位,从而发展成为具有统领作用的中华文明。体现在“剧目的政治倾向性”影响。“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两个方面。
豫剧唱腔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体现在什么方面?
一、“剧目的政治倾向性”影响。其剧目大多属于忠奸戏、公案戏和武打戏。如包公戏、杨家将戏、三国戏等。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邦国或者王朝政权体制的积极维护者和保卫者。体现了河洛文化中所具有的大一统的民族思想。
二、“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以儒家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出现,使中国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美学观念、道德观念等得到了深层次的阐述。这些观念在豫剧唱腔音乐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河南豫剧唱腔音乐的音乐结构、风格特点,与河南的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这种土壤不但现在不会消失,今后同样也不会消失。豫剧唱腔音乐与河南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正是乡音、乡韵的魅力之所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情趣、审美素质、行为模式及思维状态也必然随之而迈进。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豫剧唱腔音乐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竞争力,走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是目前传承与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