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最早进入新疆,与民国时新疆督办盛世才的四弟盛世骥有关,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盛世骥从河南带过来一个小型剧团,演出的有曲剧、豫剧、越调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原人迁入新疆,豫剧逐渐在天山南北传唱开来。1944年,在新疆首府迪化的国民党部队里的河南籍官兵组成了一个河南坠子剧团,也唱豫剧,在城内卖票演出,剧团全是男演员。1953年玛纳斯县成立了业余豫剧组,由李世成牵头负责,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新疆最早的豫剧表演团体。
河南豫剧在新疆为啥那样的火?
1954年,豫剧大师常香玉率团到新疆演出。4月1日晚,在首场演出中,常香玉演出了《花木兰》,后来的几天,又演出了《红娘》《打銮驾》等。4日,常香玉在贸易公司的楼上为群众清唱。同时香玉剧社的演员们为学生们进行了表演。常香玉走了以后,很多战士和群众都会唱豫剧了,豫剧在新疆这块土地上逐渐扎下了根。后来,随着大批的河南支边青年和移民进疆,豫剧在新疆唱得更加响亮了。
1959年,组团于河南洛阳、隶属于河南省民政厅的童声豫剧团集体支边进疆,建制划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此基础上,于10月份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这是新疆第一个专业豫剧团。随后各州县纷纷成立豫剧团,高峰时多达三十多个,就连南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十多个,这种豫剧热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当时,豫剧在新疆广泛演出的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抬花轿》《白蛇传》《杨八姐游春》《辕门斩子》《刀劈扬藩》《梁红玉》《破洪州》《桃花庵》等。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豫剧进入改革创新阶段,加入了新疆的元素,如抖肩扭脖子翻手腕等表现形式,形成自己的风格。到了二十一世纪,又上演了许多豫剧精品,传统戏有《英武香妃》《长孙皇后》等,现代戏有《军垦情》《天山雪莲》《边城警魂》《天山人家》等。
石河子市豫剧团编排的新剧《古玛河》,是吸取外来文化模式的“小剧场剧”,获得全国"都宝杯"小剧场十项大奖,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展演三场,受到专家、首都观众及国际友人的好评。新疆豫剧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豫剧人的努力。2019年,凭借豫剧《戈壁母亲》中柳月季的角色成为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的张培培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她也是全新疆和建设兵团戏剧演员中首位梅花奖得主。
张培培于1990年出生于河南。2006年从商丘市戏曲学校毕业后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豫剧团的一名演员。她说:“虽然豫剧的根在河南,但新疆很多人都喜欢豫剧。我会一直唱下去,让更多人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河南的名牌电视栏目《梨园春》多次到新疆慰问演出,柳兰芳、盛红林、郑娟、小海连池等豫剧名家擂主的表演,体现了豫、疆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如今,新疆的豫剧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流派,它采用少数民族的一些表现风格和特点,用豫剧演少数民族人物,反映新疆各族人民的人和事,使豫剧这棵大树在新疆这块特殊的土壤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