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民间剧种之一,以其连贯自然的唱腔、丰富的表现力、流畅轻快的节奏等深受人们的喜爱。黄梅戏历史悠久。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早已沉淀了丰富灿烂的文化精髓,用实践行动传承与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即便到了21世纪,黄梅戏依然很火,普及度高广为流传。但是黄梅戏在近几年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发展面临种种困难,严重制约了黄梅戏在新时代的发展。推进黄梅戏的传承发展,最重要的是从剧目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新媒体推广宣传等方面入手。从而吸引更多的黄梅戏爱好者,进一步发扬黄梅戏。要使黄梅戏代代传承发展,需要立足地方特色与时俱进,加强黄梅戏创新,注重人才发现,不让优秀人才流失。并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新媒体推广宣传,完善黄梅戏的传承机制:这样经典剧目才能进行代际传承和新创剧目有选择地传承。
如何才能让黄梅戏得到世代传承与发展?
一、基于地方特色,与时俱进,加强黄梅戏的创新。
黄梅戏以安庆官话为主要语言。作为地方剧种,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发展、传承和创新黄梅戏时,应牢牢结合其地方特色,形成演员的个性和风格,坚持原有唱腔,注重与时俱进,基于现代审美创新剧本,从腔调变化到乐器使用,要给塑造角色做铺垫,给发展剧情营造对应氛围,既要确保旋律的熟悉还要适当注入新鲜元素;最后,学会吸收和引进。在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学会吸收与借鉴其他剧种的优点。
二、注重发掘人才,并保持优秀人才不能流失。
在实现黄梅戏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加强表演人才的培养,包括编剧、导演、舞美、灯光和服装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为黄梅戏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还必须推新作、出新人,保证黄梅戏发展能后继有人。最后,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还可以充分借助人才招聘制度、优胜劣汰制度等,为黄梅戏更好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总之人才最关键,人才队伍建好了,不怕黄梅戏不再辉煌,而且对于优秀人才,注意要进行好的保护措施,以免人才流失。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新媒体推广宣传。
在互联网+背景下,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无网不前”的,黄梅戏也不例外。黄梅戏在某些新媒体平台的播放量以绝对优势超越其他排名较后的剧种,给发展艰难的黄梅戏带来希望。因此,要再接再厉,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创作和传承黄梅戏。
四、完善黄梅戏传承机制:经典剧目代际传承和新创剧目有选择地传承。
经典剧目展现出的持久生命力向人们充分说明经典是需要不断传承和保留的。《女驸马》、《天仙配》都是黄梅戏的经典剧目,是严凤英虽然被很多演员演绎过,但是代际传承缺少清晰的脉络,仍需后辈继续钻研和传承前辈的表演精髓。
近几年,黄梅戏剧院新创一批力作,如《无事生非》、《风尘女画家》、《孔雀西北飞》、《徽商胡雪岩》、《墙头马上》、《孟姜女》、《小乔初嫁》、《霸王别姬》和《逆火》等。这些剧目促成了一些黄梅戏梅花奖获得者。且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更加适应当代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