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享誉海内外,一直被外国友人称为“中国的乡村音乐”。在有些戏曲面临票房低迷、传承困难的情况下,黄梅戏却独树一帜,大胆启用新人,推陈出新,与现代科技、现代元素“联姻”,走出了一条戏曲艺术的创新之路,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无论是立足皖江地域文化,还是基于全国戏曲群众文化,我们都应该重视黄梅戏及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黄梅戏振兴及其产业发展的对策包括:倾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推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精心培育黄梅戏艺术产业平台,构建富有时代气息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强化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
振兴黄梅戏及其产业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1.倾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推进体制机制破旧立新。
以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牢固树立黄梅戏文化生态系统的发展观,以黄梅戏教育教学为基础,以黄梅戏研究为动力,以黄梅戏文化产业为平台,构建黄梅戏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组建黄梅戏传承创新联盟,积极探索和培育黄梅戏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良性运行机制,大胆探索黄梅戏艺术研发、黄梅戏人才培养和黄梅戏文化产业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黄梅戏文化经济生态链。
2.精心培育黄梅戏艺术产业平台,构建富有时代气息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
黄梅戏文化产业的单一化是黄梅戏传承、振兴和发展的最大瓶颈。要改变过去黄梅戏的传播主要依靠各地剧团和剧团巡回演出的传统做法,必须充分利用现代文化传媒技术,努力构建富有时代特征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集群。一是组建不同类型的演出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黄梅戏演出,既要体现草根文化特色,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又要彰显高雅艺术,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既要走向全国,又要走出国门,拓展全方位的演出空间。二是打造黄梅戏影视制作基地,系统开展黄梅戏电影电视产品创作、制作、生产,扩大黄梅戏产业的市场占有率。三是大力发展黄梅戏产业。建议成立专门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集团,促进黄梅戏产业发展。积极寻求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关系,策划制作各类黄梅影视、音像产品,尤其是黄梅戏动漫产业。重视黄梅戏衍生产品的研发,黄梅戏纪念产品、文化艺术产品、服饰加工等,开发具有黄梅戏艺术特色的市场,形成独具特色的黄梅戏文化产业链。
3.强化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
文化事业发展需要政策引领、需要政府扶持,需要政策激励。建议省委、省政府把传承创新黄梅戏作为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抓手,在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中充分考虑到黄梅戏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梅戏艺术表演院团给予政策性保护。建议省委、省政府成立以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结合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省市两级发展黄梅戏的中长期规划。建议政府统筹设立黄梅戏发展基金,加大投入力度,扩大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踊跃投向黄梅戏事业发展,最大限度盘活市场资源,引导黄梅戏自觉走市场化发展道路,使黄梅戏真正走面向市场、依靠市场、走向市场,赢得市场、回报市场,实现黄梅戏及其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