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黄梅戏艺人的发声技巧有哪些

  戏曲演员在唱戏时,不仅需要有一副好嗓子,还需要在正确运用气息的前提下,科学发声。通过气息、共鸣等技巧的训练,使其有较宽广的音域,伸缩自如的音量,又有变化丰富的艺术手段,这样演员在演唱中才能表现自如,更好地刻画角色,揭示人物内心情感。

  黄梅戏艺人的发声技巧有哪些?

  气息

  俗话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说明了呼吸运动在演唱中的重要。因此,每每在练声前,我们都要做气息的练习。可采取了一些方法来练习,如把唱腔分成慢速、中速、快速顾客;有意识地把唱腔拉慢,锻炼气息的持久性;运用中速,有目的地把音唱跳跃一些,锻炼气息的灵活性;有计划地加快速度,或由慢到快,到特快,锻炼气息的稳定性。这样经常锻炼,就能把气息调顺,在黄梅戏演唱中确保呼吸不乱,声音稳定。

  咬字、吐字

  黄梅戏是以演唱见长的剧种,其演唱讲究“字正腔圆”“字领腔行”,这就要求演员在演唱中正确的咬字吐字。一般来说,字的音节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也有的字只有字头字腹),黄梅戏演员在演唱中掌握好他们彼此间的关系很,重字头、响字腹、准字尾,才能正确地吐字、咬字,确保发声清晰、准确。

  (1)重字头。是唱腔在润腔中的主要过程(尤其是拖腔),黄梅戏演唱中要求演员咬字要有力度,但要有分寸感。因为字头是辅音,它决定字的走向,所以要有力,而太注意字头的喷口劲忘了灵活性,过分用力或发声时间过长,就不易把字转到字腹的元音上来,也容易造成喉头紧张,影响口腔的打开。要唱好字头关键在于吐字时字头的声音即着力点要准确、灵活,有弹性,不能咬得太长太松。

  (2)响字腹。字腹是放声阶段,在演唱中真正的声音阶段是在字腹的引申上进行的。黄梅戏演员应根据不同的字头元音,将口腔协调成不同的状态,达到一个统一的发声共鸣腔体,利用恰当的演唱方法,打开口腔,提起软腭,立起咽壁,稳定喉头,让字腹的元音,通过口腔、鼻腔或头腔共鸣得以扩大,从而取得响亮圆润的声音。

  (3)准字尾。在字尾,黄梅戏演员要把放出去的声音收到准确的位置,否则字意就会错,即字腹过渡到字尾必须归韵准确。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黄梅戏的演唱是以真声为主,但随着黄梅戏的发展,在演唱技巧的运用中也要吸收一些假声的唱法,既不失黄梅戏的特色,又能充分利用声音来为剧情及人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