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徽墨的又一个新时代。此时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制墨四大家,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
清代四大制墨名家分别是谁?
曹素功,原名圣臣,一作孺昌;字昌言。早期他凭借明末著名制墨家吴叔大的墨模制墨,改“玄粟斋”为“艺粟斋”,创制了“紫玉光”、“天琛|”、“千秋光”、“天瑞”及集锦墨“豹囊丛赏”等名贵之墨,走上了徽墨之冠的宝座。曹素功墨庄乾隆年间迁址苏州,同治三年(1864)又迁址上海。这个经历十三代绵延三百年的制墨世家发展成为今天的上海墨厂。
胡开文是徽墨休宁派制墨业的后起之秀。原店在休宁,乾隆四十七年(1782)在安徽海阳、屯溪两处开设墨肆,由长子、次子主事。同治三年(1869年),四世孙在芜湖创设“沅记胡开文”。光绪年间五世孙胡祥均在上海开设“广户氏胡开文”。尔后,胡氏后裔又在歙县、杭州、广州等十多座城市分设墨店。至清末,胡氏墨风靡神州,行销世界,胡氏的“苍佩室墨”是其代表作。
王近圣,原为曹素功家族的墨工,后在徽州府城开设鉴古斋墨肆,其墨雕镂之工,装饰之巧,无不备美,有“今之近圣,即昔之廷珪”之美称。
汪节庵,他为歙派制墨业代表人物,也善集锦墨,上海博物馆有其“西湖十景诗图”彩硃等集锦墨数套,为世所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