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中国书法史上的“隶书之祖”是谁?

  书法爱好者都知道,“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隶书,隶书上承篆书传统,下开魏晋、南北朝,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编撰隶书的书法家据说是秦朝的书法家,名字叫程邈,字元岑,下邽(guī)人,现今陕西省渭南县。相传是他率先将篆书改制为隶书,被尊为“隶书之祖”。如今在书法上称秦隶为“古隶”,汉隶为“今隶”。

  中国书法史上的“隶书之祖”是谁?

  据最早的史料记载,隶书是程邈所编撰的,是南朝宋时著名书法家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载其曰:“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书法跟随王献之,隶、行、草书都很好,名重当时。

  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书法家庾肩吾则在其作《书品》曰:“寻隶体发源,秦时隶人下邳程邈所作。始皇见而重之,以奏事繁多,篆字难制,遂作此法,故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书品》为庾肩吾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

  唐代书法家张怀瓘《书断》称:“案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始皇善之,用为御史。以奏事繁多,篆字难成,乃用隶字,以为隶人佐书,故名‘隶书’。”

  综上所述,原来程邈在秦朝不过是一县里小官,曾当过县狱吏,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但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犯了罪,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狱中。在牢里度日如年,除了服“苦役”无事可做,因为平时爱写字,就整理了隶书3000字并上奏,以求赦免。不料真的得到了秦始皇赏识,赦其罪,并封为御史,因祸得福。

  由于程邈曾是个徒隶,起初“隶书”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顺便说一下什么是“徒隶”,在秦代徭役很重,“徒隶”就是服役的苦力,还有就是“劳改犯”。据说为了修筑长城,征用了四十余万"徒隶",筑阿房宫、郦山宫,"发徒刑者七十馀万人"。当然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其实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就是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