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由新疆经波斯和埃及传入欧洲。1450年左右,德国美因兹的谷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的影响,用合金制成了拼音文字的活字,用来印刷书籍。根据他从葡萄酒压榨机改进的机器设计,古登堡开发了使用凸起的活字,从一开始就使用油性墨。印刷技术传到欧洲,加速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提供了条件。马克思把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称为“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人发明的印刷技术为现代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印刷术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虽然中亚和西亚的造纸技术是在唐朝时期从中国传入的,但印刷术的传入却要晚得多。直到12世纪,蒙古人入主中亚、西亚地区后,其印刷术才有了发展。1260年忽必烈册封旭烈兀建立了伊利汗国,定都于伊朗的大不里士,旭烈兀从中国调来大批的工匠、医生和技师等致力于首都的建设。此后,几位统治者禁止使用金属货币,开始采用中国的纸币制度印发纸币。
印刷工人与当地工匠合作,由境内的汉人工匠来完成印刷过程。尽管韩国印发纸钞的行为最终失败,但此举在西亚地区印刷史上有重大意义和影响。拉施特丁在1311年的《史集》中描述了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技术,这也是中国以西地区有关印刷技术的最早记载。12世纪至13世纪,欧洲各国通过阿拉伯地区引进了中国的造纸术,从而纷纷建起了造纸厂,但印刷术的传入却是14一15世纪以后。而此时中国的印刷术已经走向活字印刷的新阶段。
前述伊利汗国自1294年发行纸币以来,印刷业得到了发展,并于13世纪初将此技术扩散到埃及。这样,对欧洲人来说,获得印刷术就比较简单了。此外,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重新打通了亚欧陆上丝绸之路交通线,中国与欧洲有了直接往来,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大大加强,这都为中国印刷术向西方传播提供了途径。
根据17世纪意大利作者札尼所载,威尼斯的纸牌是从中国传入的,他说“我在巴黎时,一位在巴勒斯坦的法国传教士特雷桑神甫给我看一副中国纸牌,告诉我有一位威尼斯人第一个把纸牌从中国传入威尼斯,并说该城是欧洲最先知道有纸牌的地方。”欧洲这两种早期印刷品出现在意大利和德国是有深刻原因的,当时的意大利是宗教中心和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对外贸易发达;德国地处中欧,交通便利,与意大利和蒙古汗国较近,所以这两个国家在欧洲最先引进印刷术是很自然的。
早期的欧洲木刻本在版面形制、刻板、上墨、印刷及装订等各工序操作上,基本是按照中国的技术方法进行的,这点美国印刷史家特文尼己做过相关研究。欧洲其他学者也注意到了这种相似性,并认为这种技术是从中国传入的。如英国东方学家柯曾道“我们必须认为,欧洲木板书的印刷过程肯定是根据某些早期旅行者从中国带回来的中国古书样本仿制的,不过这些旅行者的姓名没有流传到现在。”美国学者卡特也认为“在欧洲木版印刷的肇端中,中国的影响其实是最后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