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非遗文化

致力于探索中国非遗手工艺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Explo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瑞昌剪纸的历史渊源

  瑞昌剪纸是流传于江西瑞昌的民间传统艺术,起源于汉代。受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影响和渗透,通过相互融合和交融,融汇了南北特点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既有精巧、秀丽、严谨的阴柔之美,又有古朴、坚实、豪放的阳刚之美,阴阳互补,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别具风神。

  瑞昌剪纸的历史渊源有什么说法?

  瑞昌剪纸起源于何时,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许多研究和考证。西晋古墓在瑞昌被发掘后,对推断这一民间艺术的源流提供了有力证据,古墓砖及陪葬陶器上的许多饰纹图案与民间剪纸的常用花纹几乎完全一样,其手法和风格也如出一辙,因此,比较统一的看法认为,瑞昌剪纸的产生至少可以推到中国汉、晋两个朝代之间。

  瑞昌剪纸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根深叶茂,在民间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和繁荣。明清以后,瑞昌剪纸成为江西广泛使用的装饰纹样。除了刺绣和灯彩,还常用作节日的门笺、送礼的礼笺、婚俗的喜花、丧俗的祭花及巫术的符箓等。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来,瑞昌民间剪纸得到了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瑞昌剪纸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瑞昌剪纸发展到后来,实用功能逐渐淡化,发展成为一种可以独立欣赏的艺术品。